(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又到一年招生季。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有着“信息黄埔”之称的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新形势下,学生培养理念有什么变化?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北邮校长徐坤。
徐坤介绍,近年来,北邮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着力打造与“大通信观、大网络观、大数据观、大安全观”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培养数字经济时代ICT领域卓越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
徐坤表示,北邮始终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急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推进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学院建设。记者了解到,2022年北邮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面向5G/6G网络需求,攻克碳基、硅光、射频与通信、红外等应用领域关键芯片技术,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2023年学校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我们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科研命题’作为‘育人选题’,坚持在真实科研环境的大平台中、在面向国际竞争的真场景中锤炼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徐坤表示,目前,北邮已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平台体系,在无线移动通信、光通信、云网融合、星地网络、导航定位、网络安全、文化科技等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实践中开展“实网、实采、实操、实战、实检”的有组织人才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国家战略项目的课题组、接触到核心技术瓶颈的问题源、置身于前沿科技创新的第一线。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科技行业技术迭代快、渗透范围广、人才缺口大。徐坤介绍,针对这些特点,北邮高度重视战略需求导向下的知识体系重组和学科交叉实践下的学科体系重构,大力加强“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两个一流学科群建设,将跨学科跨专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提出并打造“雁阵式”学科体系,以信通、电子、计算机等传统数字化优势学科为“头雁”,赋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交互等新兴战略性交叉学科建设发展。“头雁领飞、群雁齐随”的战略服务型学科布局日益完善,不断厚积服务国家战略和培养拔尖人才的能力与底气。数据显示,近年来,学校本科生深造率达62%,研究生就业率达98%,保持全国高校领先水平。
2022年,北邮充分整合校内优势资源力量,成立了未来学院“元班”,开展强数理基础、重学科交叉、融人文素养、拓国际视野的本硕博贯通培养,目的就是培养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今年“元班”招生计划将增至200人,较去年增长1倍,覆盖绝大多数省份。北邮“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今年将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不仅有“硬”实力,北邮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具备“软”实力。今年,北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将开始和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展联合学士学位培养,打造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宽口径计算机类专业。
如何利用产学研合作培养全面、高质、实用型人才?“我们坚持将产业实践要素融入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之中,探索形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产教融合‘北邮方案’。”徐坤介绍。近年来,北邮通过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北邮-华为学院”等,开展高质量校企联合培养,推动校企团队共商、课程共建、项目共谋、导师共聘和人才共育,引导学生在与产业一线的近距离互动中寻找真问题、培养真能力。
徐坤表示,学校还高度重视将创新创业文化与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了以北邮“WIN”(We Innovation Now)文化为引领的创新创业体系,学生创新创业和专业竞赛成绩突出。
“让学生在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中塑造真优势,在开放办学的丰富资源中练就真本领,在科研平台的真实环境中解决真问题,在一流师资的教育引导中问道真学问,在智慧教育的创新环境中乐享真体验。”徐坤表示,作为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北邮将继续秉承“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高举党的旗帜,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为挺起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脊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