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最近关于汽车行业降价互卷的消息满天飞,资本市场汽车板块很“受伤”。作为研究院主要覆盖跟进的长城汽车,最近调整的幅度也可谓不小。
那么站在当下,该用什么样的逻辑去看长城汽车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篇首发于“价投圈”的文章,顺便谈谈对于长城H股的估值看法:
以下正文:
自己之前既看港股也看A股,一直以来都纠结港股还是A股。现在港股几乎要回到当年我关注的位置了。所以稍微梳理下估值。结论其实就一句话,在文末。
一句简单结论背后的思考:
1、因为传统车厂按巴菲特的话说,四个轮子不是啥好生意,重资产还周期性,就算是电动车如果不考虑自动驾驶,生意的本质也没变,也不是啥好生意,会很卷,我以前就说过别以为动力电池能改变车的生意模式,他只是处在渗透率提升的增长期罢了。这不,还没过去多久,这波就开始卷了,以后还会周期性的卷。所以在真正好的自动驾驶类SAAS商业模式的落地前,如果要寻求安全边际,那必须是算实打实的现有业绩,这是安全边际。至于未来的空间,那只是可以期待,但不是安全边际。所以之前我纠结,因为A股有过多的想象空间溢价,而现在港股能算过来账了。
2、另外,根据5年的长城跟进经验,我们认为AH的差价会长期存在,港股因外资和美联储加息预期等的原因,可能阶段性定价会很极端。我以前都是偏向于A股的,因为长期持有还有股息20%股息税减免,但现在的港股如果进入8倍上下这个区间,股息率为4.16%左右且20%税后也有3.3%,那么至少比某宝好了。就算阶段性市场极端了,至少也能赚点股息。
3、长城汽车2023年保守预计业绩指标是60亿,这个比2022年的80亿左右低,因为他们计划是要卷价格的,不追求2022供应链缺货时候保利润的思路,当然卷的目标是市占率,所以要放低利润预期。整车会很卷,但卷的话整车板块也可能打出低估机会。不管长城届时能否完成这个指标,以我历史上跟进长城的情况来看,长城是特别注意经营性现金流和利润的,确保自己有利润且要活着,所以长城的成本能力和财务报表在国内整车厂是最好的,甚至宝马都要来反向学习成本控制。
因此在新能源车下半场淘汰赛里,和智能手机淘汰赛阶段一样,新老势力会死一大片,那些产品力不行的或者是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都是高危品种,长城至少在这两点上都是过硬的,反而会是淘汰赛阶段的优势,虽然未来终局谁最终胜出依旧无法判断,但起码可以判断,长城至少不会像有的公司一样连存活都成问题。那么就以存活这个条件来确定安全边际,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博弈估值回归和新能源崛起的逻辑正好就是我2018年前看长城的逻辑,似乎因为当下传统车厂求存降价开卷,整车股价可能打出很便宜的机会,几年前那个机会的逻辑或再现。
4、新能源的预期在安全边际里我们为了保守,不会去算账,但却是可以期待的,否则单纯估值回归的弹性不高。长城汽车是新能源标的,但凡了解毫末智行和蜂巢能源行业地位的就能理解,不理解的就别看了,不懂别做。
5、另外长城H一直大幅回购,H流通股数目一直在下降。
估值梳理及结论
这里打算以港股10倍PE和8倍PE来划线,以60亿(2023E)为基准,对应,8.3HKD和6.8HKD,这些位置我认为很关键,首先10倍以下是传统车厂的估值水平,丰田等车企成熟期长年PE也在8~11倍PE附近,即便是当年美国没落的铁锈地带的车厂只要没死,还是给了6~8倍的PE。所以只要公司不死,这些估值位是有安全边际的,且越低越具备安全边际。虽然我认为今年整体整车会很卷,节奏得放慢,但准备工作还是得先做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