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担采取多种措施破解“三农”融资“难贵烦”。新华社发


【资料图】

记者 贾云鹏 济南报道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东农担”)近年来坚守政策性定位,通过农政银担高效联动、深度融入农业场景、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方式,量身定制产品,放大担保效应,有效破解了三农领域融资“难贵烦”等问题,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润泽乡村。其累保金额、在保金额、年度新增金额等多项数据均居全国省级农担公司首位。

农政银担高效联动

放大效应合力支农

淄博高青县家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家如从事养牛近20年,每当要扩大养殖规模时,总受困于资金短缺。“去银行办理贷款,手头没有像样的抵押物,只能找担保人,但担保人难找,手续也麻烦,利率还高。”

山东农担当地办事处的成立,解决了他的难题。山东农担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银行向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集资金需求信息。“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需求,没想到农担公司和银行很快就来实地察看,批了200万元贷款额度。”李家如说,不仅融资不再难,融资贵问题也解决了。他的这笔贷款由山东农担提供担保,担保费率仅0.75%,还可享受财政贴息3.175%,统算下来,贷款年利率仅为1.925%。

三农领域融资期限短、频率高、风险大,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的局面长期存在。山东农担放大政策性担保的信任纽带效应,推动农户、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间实现信息互通、风险互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构建起高效联动的支农共同体。

政担合作方面,山东农担推动机构、人员和业务下沉,乡镇农担工作站达到1007个,撬动全省6000多人参与政担合作,形成了“农担总部+市级管理中心+县级办事处+乡镇(街道)农担工作站”的四级服务网络。银担合作方面,山东农担与226家银行签署银担互信协议,同时在原有银担2:8分险基础上,推动部分银行上调分险比例,压实银行责任、提高协作效率。目前有195家银行按照3:7分险,22家银行按照4:6分险。

此外,山东农担还与省委组织部、省工会、团委、妇联、供销社等多个部门联动,分别开发“强村贷”“齐鲁富民贷”“工创贷”“鲁青农担贷”“巾帼贷”“齐鲁电商贷”“供销农耕贷”等系列产品,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效应明显。

目前,山东农担累计为全省22.2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279亿元,是全国首家累计担保突破千亿元大关的省级农担公司,累保金额占全国近1/8;今年新增金额422.6亿元、在保金额603.6亿元,均占全国的1/6。

深度融入农业场景

量身定制担保产品

面对农担政策退坡和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说,他们牢固树立“政策退坡,思想不能退坡;疫情影响,为民服务情怀不受影响”的理念,发挥政策性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优化创新产品方案,深度融入粮食生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等农业场景,撬动金融活水“下乡入村”。

围绕支持粮食生产,山东农担推出“农耕贷”“供销农耕贷”“农业生产托管贷”“农资购销贷”等专项担保产品,开发大豆种植担保方案,将黄河滩区粮食种植支持标准由每亩14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针对疫情推出容缺办理、担保费减半收取等降费让利服务,粮食种植类担保费率降至0.5%。

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山东农担主动对接各地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开发优化产业链、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386个,通过获取关键数据形成精准客户名单,打造“方案+白名单”的业务模式,引导合作银行由“看资产、看流水、看押品”向“看人、看事、看发展”转变,目前已覆盖山东大多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牛肉、沿黄小麦、鲁北肉羊、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超过10亿元。

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有肉羊养殖传统,是“黄河口滩羊”的主产区。围绕盐窝镇肉羊产业集群发展,山东农担累计为肉羊养殖户提供担保贷款1592笔,金额10.3亿元,业务覆盖面达90%以上。在农担支持下,当地黄河口滩羊现代化产业园加快建设,越来越多青年人回乡创业,形成了圈养、育肥、屠宰、活羊外销的全链条产业发展。

为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山东农担联合省委组织部、农行山东省分行推出“强村贷”系列产品,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农民得实惠。以“强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为例,贷款主体为党支部领办的粮食种植合作社,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农担公司担保贴息,银行可给予合作社每亩1400元、总额度最高300万元的政策性贴息贷款支持,用于支付土地流转和种植经营费用。目前,这一产品已为105个村集体发放贷款1.2亿元。

基于农业金融服务场景需求,山东农担将农担政策、产品方案、客户名单向所有银行和社会公开,推动合作银行主动公开利率,构建竞争机制引导利率下行。“每百万元贷款户均节约融资成本5万多元,累计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减负100多亿元,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山东农担总经理陈祥志说。

推进数字化转型引导金融活水“下行”

“您的账户已到款80万元。”淄博市桓台县蛋鸡养殖大户于俊海看着手机银行推送的短信喜出望外。他的这笔贷款,从在网上提出融资申请到收到款项,仅花费了3天时间。

张安民说,三农融资“难贵烦”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缺失,商业金融和乡村场景“割裂”,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对此,山东农担以“优化存量、稳扩增量、严控风险、推进增信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为战略方向,用数字化管道打通金融场景和乡村场景,通过数据要素“上行”促金融活水“下行”。

山东农担整合政务、银行、第三方等外部数据,构建省、市、县、乡数据常态化采集体系,率先在全国农担体系接入人行二代征信系统,目前已汇集各类涉农数据5亿多条,覆盖近2000万个经营主体。在大数据支持下,山东农担与合作银行实现了数据自动交互、业务线上办理。

陈祥志介绍,山东农担每人每天处理业务量从过去的8至10笔提升到25至30笔,单个项目平均办理时间从7至10天压缩到1至3天,人均在保额达到3.54亿元、663个项目,农业信贷担保政策的可得性及受益面显著提升。“100万元以下项目2天至3天、50万元以下项目当天完成审批,30万元以下项目秒批秒贷、随借随还。”

山东农担还创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客户直通平台,合作银行像网上开店一样入驻平台“销售”贷款产品,农户可随时登录平台与意向银行对接,双向自由选择。目前平台累计获客1.4万笔、金额116亿元,银行接单金额80亿元,撮合成功率达85%,金融担保质效进一步提升。

依托数字化转型,山东农担实现了保前客户准入前置排查、保中“人机同行”审查审批、保后风险精准管理的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目前,山东农担已累计解保689亿元,项目累计代偿率仅为0.25%,远低于全国农担体系平均水平,连续三年在国家农担公司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获评A级。

关键词: 合作银行 产业集群 客户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