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手指头不一样长吧?那为什么我们却时时处处强调‘补短’,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让本应充满温情的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呢?”这是宁夏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党总支书记、长期担任园长的张欣脑中的困惑。一次外出考察,为她拨开迷雾——“孩子没有问题,只是需要帮助。”
自此,张欣大力推行“扬长教育”,始终相信“儿童是天生的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注重对每一个闪光点的发掘并及时给予肯定,不轻率地对他们的探索和质疑行为进行否定。
【资料图】
我们不是保姆、阿姨
张欣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是“半路出家”的学前教育人。2008年8月,她从宁夏幼师来到银川市第一幼儿园(下简称“银川一幼”),成了几百名娃娃的“园长妈妈”。
到任不久,她被派去参加“全国第一届园长培训班”,得遇早期教育专家梁志燊。“我说自己是学前教育的新兵,一个外行,想请梁老师指点迷津。谁知话一出口,梁老师却说,学前教育太需要像你这样的人了。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的人,思路容易受局限,而你不同,既有培养幼儿老师的经历,又有培训的管理经验,到幼儿园工作是为学前教育增添新鲜血液。”张欣回忆说。
梁老师的话给张欣吃了“定心丸”。她潜心研究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期望带着这个诞生于1950年的幼儿园走得更远、更好。
第一次春节慰问退休教职工,张欣发现大家都称呼她们为“某某阿姨”。“这个阿姨就是保姆的意思。我当时很吃惊,从此之后我就经常跟教师们讲:我们不是保姆、不是阿姨,要做专家型的教师。”张欣说。
为了这个目标,在“掌舵”14年中,张欣确定了“教师的家园、孩子的乐园、家园共育的花园”这一办园理念,打造了4张名片,形成面向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趣育、专育、全育课程。她还组织开展“进班听课,教学观摩”和“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让教师的思想聚焦课堂,眼睛聚焦孩子。
欣在课堂
发现孩子的“哇”时刻
“今天出门站队,你早早穿戴整齐,看见有小朋友穿不好衣服,你单膝跪地,认认真真地帮小朋友扣扣子。很温暖的宝贝。”这是银川一幼小班老师高锦嘉记录的成长微故事。定格孩子单膝跪地帮小朋友扣扣子的照片旁,还有“老师想说的话”:“本来以为你会是一个黏人并且爱撒娇的孩子,没想到你是如此细腻有风度的宝宝,老师很欣慰!”
“我国学前教育有个大问题:很多事情孩子们‘终究会’,家长却希望‘早早会’,于是不断拔苗助长,强调补短,教师、家长和幼儿常处于紧张状态。”张欣说。
2015年,银川一幼创新了适合园情的儿童评价体系——“成长故事”。“‘成长故事’强调教育者要对儿童采用‘扬长’式的教育,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哇’时刻,发现他们能做的以及感兴趣的地方,通过持续地支持幼儿的兴趣,去建构他们作为学习者的自信,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张欣说。
在此理念下,银川一幼的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幼儿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是他们互动的“活”课程。
当孩子像毛毛虫一样在“时空隧道”里“蠕动”时,老师看到的是他们的别出心裁;当两个小女孩爬上高高的攀爬墙时,老师会表扬她们克服心理恐惧的勇气;当活动区内新投放了油桶,孩子们不会被告知“该怎么玩”,而是自己一步一步从“滚着玩”探索到“像杂技演员一样在油桶上走、跑、玩游戏”……
张欣说,当这些通过专业视角解读的“哇”时刻又展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会看到自己的学习价值,会点燃自信的“小宇宙”,这样的自信,恰恰是激励他们继续探究、持续学习的强大动力。
张欣与孩子们互动
幼儿园更需要高端人才
“幼儿园就是带孩子嘛。”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张欣都很生气。
“学前教育要办好,最重要的是人。我去国外考察时,发现这些国家学前教育领域有不少研究生,但在我国,到幼儿园任教的研究生凤毛麟角。”张欣认为,学前教育对师资要求应该要高,因为幼儿不能很好表达自己,老师不仅要能读懂他们的内心,更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来支持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因此,面对人事制度改革后好不容易空出的编制,张欣积极争取通过公费师范生、事业单位招考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来增加高素质教师的数量。
面对老教师群体“大学生不会带娃”的抱怨,张欣则通过活用“扬长”理念,设立项目组,挖掘教师特长,展示出高学历群体的不一样,最终实现“新老搭配、取长补短”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银川一幼137名在编教师中,毕业于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有33人、研究生28人,幼儿园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得到整体优化,教师素质全面提升。
当然,作为宁夏学前教育的“领头羊”,张欣并不只关注自家“一亩三分地”。从2013年起,银川一幼就开始集团化办学,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输送到分园,复制园所文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近两年,银川市学前教育管理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张欣一度不得不把园里大量成熟管理人才输送出去应急。张欣说,如果没有前期储备的人才,他们不可能有余力帮扶其他园,形成目前“一园七校区”“一园一特色”的格局,在园幼儿3600多名,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