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车市表现惨不忍睹,体现在自主品牌身上真的是这样吗?
先看一组数据,今年1月全国乘用车上险1,303,034辆新车,同比下降42.41%。其中自主品牌共上险新车622,536辆,同比下降36.42%,市场份额占1月总体销量的47.78%;外国品牌共上险新车680,498辆,同比下降47%,市场份额52.22%。
(资料图片)
回看2022年,自主品牌全年销量市场份额占比达45.3%,10-12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45.44%、46.51%和48.23%,不难看出,去年年底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处于明显提升态势。而今年1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虽环比下降了0.45个百分点,但仍比2022年全年高出了2.48个百分点,跑赢去年大盘。换言之,今年开年虽然整体车市下滑明显,但抛除客观因素,自主品牌仍具备不错的市场潜力。
客观因素指哪些?
春节成为影响销量老生常谈的话题,春节具体会对车市销量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020年至2022年春节档乘用车销量分别为2020年1月的1,929,342辆、2021年2月的1,294,351辆和2022年2月的1,157,413辆。
横向对比,今年1月春节档销量要稍好于前两年春节档销量,但考虑2月相对天数较少,因此今年1月销量基本与前两年春节档销量呈同一态势。近三年春节档之所以能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其所处的市场环境相近,社会环境相似,能够反映出春节假期会对单月销量存在一定影响。(详见:《1月新车销量‘出师不利’ 春节假期是罪魁祸首?》)
除春节外,汽车消费于2022年年底被提前释放也成为今年1月销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022年12月,单月上险2,529,977辆新车,不仅成为2022年新车上险量最大的一个月,相较于今年其他月份,增长幅度非常之大。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购置税减半补贴即将结束,想要满足优惠政策就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开票,一般购车开票当天就伴随着保险上险,想要薅最后一拨羊毛的消费者多数选择在去年12月完成购车,也就是其上险量飙升的其中一项原因。
二是因为新能源国补即将退坡,导致的情况与购置税减半类似,二者均是因政策导致的市场需求旺盛。
因此,2023年1月销量下滑为正常的市场规律,虽同比、环比双幅度下滑严重,但也在情理之中。此外,汽车存量时代引起的市场消费狂潮,或不仅影响到后续1个月的销量水平,甚至有可能对1季度或是整个上半年带来连锁反应。
抛开客观因素,自主品牌的潜力在哪?
单看某一项数据并无法真正反映出真实的品牌现状,比如从销量角度来看,自主品牌新车上险量同比下降36%的数据表面上看起来实数惨淡,但结合上文分析的原因,以及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趋势来看,自主品牌仍存在继续提升市场份额的空间。
以目前汽车类别的消费需求来看,2022年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已达到25%,专家预测2023年将达到30%。未来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关系一定是此消彼长的,传统燃油车仅实现微增或不增长,新能源汽车虽或无法达到2022年百分百的增速,但仍将处于相对高速稳步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销量远大于外国厂商,可以判断,至少在短期内,外国厂商仍未进入“新能源产品状态”之时,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新能源产品的持续走高。
此外,在产品细分市场中,自主品牌在微型车、小型车、紧凑级车的市场表现有了质的提升,打破了德系、美系、日系车型三分天下的局面。网通社数据统计,今年1月上险量,自主品牌在微型、小型和紧凑型三个级别的车型中上险444,140辆新车,外国品牌仅为342,365辆。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市场需求最大的车型除了紧凑级就是中级车,目前自主品牌中级及以上车型的销量还无法与外国品牌对抗,但这也为自主品牌未来在这个部分的提升留有很大空间,若这部分的市场分额在未来能达到像目前紧凑级及以下级别车型这种水准,自主品牌将拥有更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自主品牌和外国品牌上险量同比下降数据还能说明另一个问题,在市场需求相对惨淡之时,消费者更愿选择自主品牌的产品,表明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认可度和信心的提升。这也将成为今年在面对或出现的市场需求持续不旺盛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相对外国品牌的市场表现能更加稳定。
1月各品牌销量具体表现如何?
除比亚迪和理想实现同比增长外,排名前15的其余13个品牌均为负增长。
其中,比亚迪仍延续2022年的强劲势头,单月上险量为117,966,同比增长37.8%。理想则完成单月上险15,481辆新车的成绩,同比增长24.59%。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完成同比正增长的均是以销售新能源车型为主。此外,另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虽未实现同比正增长,但-0.98%的同比增长率表明其今年1月与去年同期销量基本持平,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难看出,对于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在新能源产品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只要产能、零部件这些因素不受太大的影响,其余客观因素对其销量的影响甚微。
主营燃油车的传统车企受文中提到的客观因素影响较大,除长安、五菱、广汽传祺、欧尚、捷途的同比降幅在40%以内,其余品牌同比降幅均超过45%,其中降幅最大的荣威销量同比下降了59.75%。
这与专家分析的走势一致,传统燃油车为主的企业销量无法保持增长,新能源企业则影响不大,甚至有可能逆势上涨。
总结:
基于大盘走势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自主品牌如果能持续保持市场份额的增长,就算是成功。当然,加快脚步抢市场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主品牌在国人心中的认可度,同时也为未来应对外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集体爆发打下基础。2023年开年,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较量也随之而来,这将是自主品牌进一步获得市场认可的最佳时期。
(图/文 网通社 刘嵩)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