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在去医院看病,只要不是看中医,基本上都得先开检验单,检查出结果,医生再写病历。但不管是拍CT还是做B超等等,整个医院的机器就那么一两台,经常出现大排长龙的现象。

正因如此,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出现,变得合情又合理。近期,在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中,一脉阳光的赴港IPO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事件。然而,透过公司的招股书和财务数据,就会发现这家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作为规模最大的医学影像企业,一脉阳光在过去的三年中累计亏损超过5亿,这一数字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质疑。一方面,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竞争激烈,技术迭代速度快,市场需求和变化难以预测。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是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难以逾越的大山。一脉阳光的亏损,或许是第三方医学影像企业的共同困扰。

号称行业之最,却陷入亏损泥潭

今年五月,一脉阳光带着最新的招股书,敲响了港交所的大门。在一脉阳光背后,有众多来自国内头部投资机构的身影:中国人保、百度、高盛等等。

一脉阳光成立至今尚未满10年,按照旗下运营网点的数量和设备数量来说,一脉阳光的确能坐上行业内的头把交椅。

不过问题在于,把摊子铺得最大的一脉阳光,成立至今都没能实现盈利。一脉阳光在扩张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收入增长的低迷,导致了亏损的持续扩大。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亏损1.2亿元,2021年亏损3.8亿元,2022年亏损1千5百万元。

尽管在2022年亏损金额大幅收窄,营收业绩也同比上涨了不少,但一脉阳光的前景并未因此变得明朗。

首先是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光是在A股成功上市的已有13家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市场份额不被瓜分,一脉阳光还需要持续增设更多的网点。这一点,一脉阳光在招股书中也提出在接下来几年会继续扩张规模。

众所周知,医学设备是个重资产行业。未来要持续进行高昂的投入,也就意味着盈利的那一天遥遥无期。

其次,一脉阳光的创始人在上市前夕套现3.5亿并提前离场,这引发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信心的动摇。通常创始人的离场是他对公司前景的不看好,或者试图规避某些风险。

不过顾军军和王世这两位创始人提前出局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在数年前均卷入了旗下子公司涉嫌行贿的案件中。为避免给一脉阳光的上市计划带去不良影响,顾军军和王世只能不断减持股份,并且淡出公司管理层。

最后在亏损持续的同时,盈利能力更是严重缩水了。作为一脉阳光业绩支柱的影像赋能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在不断下跌,三年时间腰斩过半。在2020年高达35%的毛利率,到了2022年仅剩14.3%。

要知道,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需要与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实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然而,这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和市场推广能力。

未来,一脉阳光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拓展能力来应对这些挑战,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高盛等机构来说,押注一脉阳光的未来,可能是基于对其技术和团队的信任,以及对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潜力的看好。然而,这种押注也存在风险。

就目前而言,一脉阳光未来的发展路径和盈利能力仍有待商榷。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审慎评估其风险和回报,并在投资决策中慎重考虑。

行业痛点多多,一脉阳光难避坑

根据行业数据,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预期于2030年将达到约189亿元,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1%。

看起来,医学影像服务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风口行业。一脉阳光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可观的增长和发展,因此一脉阳光也被誉为“县城医学影像之王”,在县城医疗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不过,一脉阳光的成功并非如表面上看的那般光鲜亮丽。2020年到2022年,一脉阳光收入分别为5.01亿元、5.92亿元、7.84亿元。以2022年为例,看似营收并不低,但平摊到86个影像中心,平均每个影像中心的营收都不足一千万。

一脉阳光的财务情况,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医学影像机构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

第一,一脉阳光面临的挑战包括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医疗行业一直受到政策的严格监管,特别是在医疗影像领域。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限制了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和盈利能力。这对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要求它们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寻求创新的盈利模式。

鉴于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客观环境,国家对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的扶持,也局限在偏远和欠发达地区。所以说,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一脉阳光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由于高端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设备及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属于技术创新密集型行业,技术产业化有较高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一脉阳光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以保持竞争力,这也对其资金和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的盈利能力构成了挑战。

第三,随着数字化医疗的普及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来自县城医院这类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设备和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诚然,第三方影像机构在降低公立医院的运营负担,提高人均医疗服务资源等方面,的确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但从如今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又能够实现自身盈利的机构,寥寥无几。

面对以上种种挑战,一脉阳光需要克服的难关可真是太多了。包括一脉阳光自己,也在招股书中坦诚,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并不乐观。

公立医院,是一脉阳光跨不过的坎

医学影像服务能为临床医生作出诊断、指导治疗,以及体检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提供了重要工具。但因中国人口众多,现有医疗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就医人群的需求。

从2013年开始,中国出台一系列支持第三方影像中心连锁化、规模化的政策,尤其鼓励在县级行政区设立第三方区域影像共享中心。一脉阳光创业后,第一个影像中心就是建立在江西省的一个小县城。

一脉阳光作为中国医学影像服务领域内规模最大的企业,其核心业务主要涵盖医学影像诊断、影像中心建设等方面,在行业内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公立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的进步和同为第三方竞争对手的崛起,一脉阳光面临着市场份额逐渐下滑的困境。

公立医院对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来说,既是甜蜜的存在,也是痛苦的来源。一方面,像一脉阳光这样的机构,如果和公立医院达成合作关系,成功“抱上大腿”,那就有稳定的客户来源。

但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对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的依赖,只是暂时性的。这是因为公立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室,是医院营收的重要来源。因此,这几年公立医院也在努力扩展影像服务的业务,包括县级医院也开始引进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并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影像诊断服务。

在政策方面,一脉阳光如今也占不到便宜了。从今年三月开始,国家放开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限制。这意味着公立医院采购设备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经过重重申请可能还买不下来。如今,只要公立医院有真实的需求,就可以直接采购。

这就导致一脉阳光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最后需要关注的另一个因素,是需求方。患者对于公立医院有着天然的信任感,所以一脉阳光要想从公立医院手里“截胡”的可能性变得很低。

从就医角度来看,经常会发生在县级医院拍了片子,去市医院看的时候,医生还是会让患者在自己的医院再检查一遍。对患者来说,时间和金钱都需要重复支出。那倒不如一开始直接就在市医院一步到位,全部完成了。像一脉阳光这样的机构,定位变得更加尴尬了。

结语

总的来说,一脉阳光作为中国最大的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面临着诸多经营困局。亏损持续加剧、政策环境不确定性等问题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一些投行机构仍然看好一脉阳光的潜力,并押注其未来发展。

对于一脉阳光来说,如何跨越公立医院这座大山,加强盈利能力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