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独立 穿透

烈火出真金,新人新气象


(资料图片)

作者:夏逢

编辑:茂贞

风品:彦规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资产规模破万亿,营收净利双增……毋庸置疑,合并重组为中原银行带来了不小质变。

然喜变背后,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上升的“烦恼”也清晰可见。叠加成本支出高企、资本充足率下行,能否真正发挥规模效应、高质发展,仍需时间来作答。

1

营业费增长43%

代价背后贵在既大又优

日前,中原银行2022年报出炉:营收256.11亿元,同比增长32.8%;净利38.25亿元,同比增长5.3%,全行资产总额1.33万亿元,增幅72.7%。

2022年5月,中原银行以284.7亿元收购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和焦作中旅银行股份,整合后成为全省最大城商行,全国城商行排名由第12位提至第8位。

上述双增意味着,不到一年该行做大做强的整合效果已初步达成。效率效益、决绝气魄值得圈点,在城商行合并重组浪潮中,应算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不过,系统工程往往如烹小鲜如履薄冰。随之而来的一些挑战隐忧,同样不能忽视。

2022年末,中原银行不良贷款比下降0.25个百分点至1.93%,但不良贷款金额达到131.99亿元,同比上年的84.76亿元增长超47亿;

细分行业,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和其他,不良贷款率分别为7.11%、5.83%和4.54%。

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0.18亿元,不良贷款率增加2.61个百分点。中原银行解释称,主要由于吸收合并的机构涉房业务占比较高,且房地产业延续萧条态势,销售困难等导致还款能力减弱。

同样大增的还有逾期贷款,总额达到245.7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68亿元,占贷款总额比3.59%。其中,新增逾期额增速较快:3个月以内逾期贷款增长92.36%。3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增长58.98%。

另一厢,拨备覆盖率157.08%,较上年末上升3.59个百分点,但仍离监管红线不远。资本充足率的齐齐下滑更突显补流紧迫性:

截至2022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98%、9.47%、11.83%,分别较上年末下滑0.72、0.92、1.47个百分点。

细分业务,营收较多依赖利息净收入,收入结构有待优化。2022年贡献211.76亿元,同比增长27.5%,占营收比83.07%。

利息收入436.14亿元,同比增长36.9%,利息支出223.38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7.79亿元,虽增长12.2%,但支出增速更达82.6%至9.96亿元,最终整体净收入下降7.7%至17.83亿元。

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收比下降0.24%、0.25%、3.06%。

另一厢,资产减值损失111.9亿元,同比增加46.5%,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3%。

全年营业费则同比增长43.9%。追其原因,也大多与合并三家银行有关。相应人员、网点等都需费用。其中,员工费结构构成中,工资、福利、社保公积金等均同比大增。

另一厢,多个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出现下滑:归属于本行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2.07元,同比下降19.5%;每股收益0.10元,同比下降33.3%。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37%,较2021年下降0.11%;平均权益回报率4.35%,同比下降1.64%;

升降之间无需赘言,中原银行为合并重组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整体经营效率、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能否驾驭好万亿体量,既大又强还优,任重而道远。

2

新人新气象

贵在念好合规经

仍在关键较劲期,考验管理层大智慧。

4月6日,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辞职。新接棒者郭浩,为金融学专业博士,既有丰富金融从业经验,还兼具政府部门工作经历,让外界对其不乏期许。

新人新气象,确实需要一支稳健且能力强的管理团队了。

2022年6月、2023年1月,原董事长窦荣兴被、副董事长魏杰、原副监事长贾继红接连被查。

2023年至今,中原银行已被处罚4次,共计被罚366万元。

3月28日,因贷款“三查”不到位;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行高管职责,安阳铁一路支行被罚215万元。而该支行就属于去年新吸收合并来的。

3月14日,因未按规定开展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中原银行漯河市分行被罚43万元。

2月,因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的违法违规行为,中原银行平顶山分行被罚30万元。1月,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中原银行被罚78万元。

据央广网报道,自2021年初至今,中原银行已被河南省银保监局及各分局共处罚52次,共计被罚1260万元。罚因包括: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以贷转存虚增业务规模、违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以贷还贷以贷收息掩盖不良、工作人员犯骗取贷款罪等。

诚然,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但梳理可见,上述罚因中不乏二次“翻车”的,内控风控力、合规意识有无提升空间?尤其伴随规模体量扩容,相应管理压力、风控难度也在增加,如不匹配精进乱象是否可能增多呢?

一些消费投诉声也需警惕。

据财报显示,2022年该行收到投诉1456件,主要涉及信用卡、消费贷款等业务。

浏览黑猫投诉平台,截至2023年4月21日20时,中原银行相关投诉190条。涉及砍头息套路贷、泄露个人信息、强力催收、强行冻结划款、账户盗刷、信用卡乱扣费等质疑。

3

第一步与更关键一步

贵在高质高效驾驭

公开资料显示,中原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由开封银行、安阳银行、鹤壁银行、新乡银行等13家河南省内城商行合并组建。

应该说,中原银行不缺重组整合经验,是有合并基因的。

上升到行业层面,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去杠杆压力增加,中小银行如何做大做强、特色突围,是一个热议话题,往期也早有先行者。

如2020年-2021年间,四川银行、山西银行、辽沈银行先后完成中小银行重组。在经营效率、竞争力提升上取得不错效果。

以四川银行为例,2022年预计营收44.7亿元,同比增长32%。利润在2021年高增基础上延续快增势头。集团口径资产总额升至2472亿元,较上年增长33.8%,且不良率进一步降低。

但需强调的是,相比三家银行两三千亿的资产规模,超万亿的中原银行无疑是一个体量巨头,相应的重组难度、风险负债化解压力等不可同日而言。

中原银行曾在并购方案中披露,拟向潜在买家出售若干信贷资产及其他金融资产,这笔资产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账面原值(包括本金及其累计利息)约为259亿元,其中对公贷款152亿元,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投资和其他资产合计107亿元,扣除减值准备等因素后初步总代价为不低于90亿元、不高于100亿元。从资产明细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拟出售资产中已有约64%逾期。

行业分析师刘锐玲表示,中小银行愿意加入重组,在于业务模式和风控力上有诸多遗留问题,需借助重组清理债权债务。中原银行形势上合并整合只是第一步,如何发挥业务协同、系统生态效应、真正高效高质驾驭规模,达到1+3大于4的“灵魂融合”才是更关键一步。

不算多夸言。以资产规模9177亿的成都银行为例,2022年营收202.41亿元,净利达到100.39亿元。相比之下,1.3万亿资产规模、营收256.11亿元的中原银行,38.25亿元的净利是否够看呢?盈利能力有无提升空间?

截至2023年4月21日,中原银行收盘价0.59港元,相比2022年5月27日的0.82港元,累计缩水超20%。

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亦任重道远。

4

化险、降本、提质、增效

贵在顺势蝶变

当然,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从不是轻松话题。尤其于中原银行这样的万亿银企牵一发动全身,需如烹小鲜、日拱一卒。

长远计,整合是符合大势;当下观,蓄力成绩亦有目共睹。

截至2022年末,该行拥有18家分行,700余家营业网点及17家附属机构,省内设有9家村镇银行和1家消费金融公司,同时控股设立邦银金融租赁公司。

在英国杂志《银行家》公布的2022年全球1000强银行排名中,中原银行位列第180名,较上年提升5个位次。

全行资产总额新增5585.03亿元,增幅72.7%;负债总额12331.02亿元增加74.7%;各项存款余额8273.20亿元,新增3788.95亿元,增幅84.5%;各项贷款余额6840.75亿元,新增2959.15亿元,增幅76.2%。

储蓄存款余额8273亿元,较年初增长3789亿元。零售客户数突破3191.58万户,对公客户总量38.09万户,对公有效户6.54万户,全年新开户4.65万户,新开有效户0.65万户。

深入业务面,中原银行建立了“续贷、延期”机制,积极对接“郑好融”平台,上线商易贷、商超贷等产品,通过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放款265亿元,平台合作金融机构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62亿元,较年初新增63亿元,小微客户数破100万户。

不难发现,中原银行拥有较扎实的基础实力、亦有持续创新、系统协同业务的能力。叠加往期的整合基因,如能日拱一卒、高效化险降本提效增质、脱胎换骨也未可知。

2021年报中,中原银行明确“突破万亿、回归A股、打响品牌”目标,原董事长徐诺金曾透露:“目前中原银行已基本形成‘国有主导、适度分散、股东适格、合理平衡’的股权结构,下一步适时启动回归A股。”

烈火出真金,新人新气象。化风险、解包袱,必然包含种种阵痛,但也蕴含着价值跃升机遇。

站在新周期节点的中原银行,能否化茧为蝶?姑且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本文为首财原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