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剑勇

2022年,云从科技营收5.26亿元,同比下降51%;亏损由2021年的6.32亿元,扩大到8.69亿元。指出,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项目在手订单减少及已投入的项目建设延期所致,业务未能得到有效拓展,导致2022年收入确认金额不及预期。亏损扩大则是业务规模下降,以及为增强技术优势,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所致。

营收下降五成,亏损扩大,难破盈利困局


【资料图】

作为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云从科技主要围绕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AI落地场景,然而,全线产品均大幅下降,其中,智慧治理作为核心营收板块,营收占比达八成。2022年,该板块营收4.21亿元,同比下降51.3%。而智慧金融作为第二大营收板块,营收规模为7775万元,同比下降42%。

值得注意的是,云从科技所处赛道,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华为、BAT科技巨头,同时还要面对海康威视、大华等传统巨头。还有同类型的商汤、旷视、云天励飞、格灵深瞳等AI独角兽,且体量不及商汤、旷视。依据IDC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之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来看,商汤、旷视位居行业前二。

云从科技声称,为确保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各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需要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截止2022年末,云从科技研发人员数量为552人,占总人数比例57.08%,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106.45%,2022年研发投入5.6亿元,同比微增4.9%,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56万。

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风险提示中,云从科技表示,若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内出现市场竞争加大、业务未能得到有效拓展、标杆项目交付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降、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且研发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人工智能行业政策出现不利影响、下游行业需求显著放缓等不利情况,公司销售收入可能存在下滑风险,短期将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将持续扩大。

营收不及预期、亏损扩大,市场竞争等因素,云从科技短期难破盈利困局。然而,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截止4月19日,今年累计上涨168%,市值304亿元。主要在于ChatGPT进入大众视野,人工智能热度再次火爆全球,而搭上这趟车的相关公司,在资本市场得到大幅上涨,大放异彩。

继续加码人工智能,拟募资36亿用于大模型研发

在国内市场中,在ChatGPT点燃下,使得过去一年在市场表现低迷的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格灵深瞳再次吸睛无数。对于投资者而言,不仅要谨防蹭热点,还要注意市场过度炒作,包括云从科技、格灵深瞳在内的人工智能公司相继声明未与OpenAI开展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市场热火朝天,云从科技仍深陷困境,但仍然抛出定增预案,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以此募资36.35亿元用于云从“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

2022年底,OpenAI发布的ChatGPT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其底层技术是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效解决了当前人工智能边际效用低的难题,大模型催生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新范式,推动了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化应用时代。云从科技指出,基于大模型提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认知能力,助力应用场景拓展。以及促进人工智能生态建设,提升市场地位。

“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的建设将大幅提升云从科技在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认知层面的能力,通过行业专家知识与大量多维度的数据训练,强化人工智能对真实世界的理解能力,让机器更能够理解用户真实想法,从而产生满足客户预期的应用效果。同时,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将有助于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人机交互能力,增强客户与机器交互过程中的体验感,扩展AI应用新场景,进一步开拓市场,让客户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更好的价值创造。

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为抓手,云从科技旨在打造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通过将算法能力向社会释放,运用平台化思维赋能更多行业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大模型具有更强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将大模型算法嵌入在已构建的人工智能平台服务生态体系中,将更好地实现全链AI技术整合与规模化高效AI生产力,有助于人工智能生态建设,促进大量的行业企业围绕云从科技核心算法平台形成较强的生态粘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地位。

最后

人工智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落地,赋能千百行业转型,助推产业智能化提速,由此驱动人工智能市场快速增长。但从AI独角兽营收下降,显示出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及巨大市场竞争压力。对于AI独角兽来说,有赖于AI场景落地能力,且持续性亏损是AI独角兽最大难题之一。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