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剑勇
在ChatGPT带动下,人工智能概念股高度活跃,作为市场中的AI龙头,科大讯飞市值重回千亿,达到1113亿元。与此同时,甚至有不少个股实现翻倍,包括云从科技春节长假后实现翻倍后收到有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涨幅异常的汉王科技、赛为智能被深交所重点监控。
相比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不同的是,他们的经营并不亮眼。2022年,赛为智能营收预计为3亿至4.28亿元,上年同期营收规模则高达10.3亿元,同比减少六七亿元;全年预计亏损为7500万至1.0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49亿元,而亏损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上年同期计提了约 3.75亿元商誉减值准备,本报告期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汉王科技营收下降的同时,由盈转亏。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9.26亿元,同比下降16.55%;亏损为4531万元,预计全年亏损9800万至1.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409万元。
【资料图】
见好就收,汉王科技遭多家机构趁机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王科技异常波动期间遭多家机构减持,获利套现,趁机离场。其中,河南黄河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位列汉王科技第四大股东,截止2022年9月31日持有汉王科技821.1万股,在2月2日、3日、6日、7 日分别减持110万股、100万股、30万股、22.65万股,在这期间总共减持262.65万股,减持比例达到32%。
同方投资作为汉王科技第五大股东,截止2022年9月31日持有汉王科技482.4万股,在 2023年2月2日、3日、6日、7日分别减持60万股、72.39万股、100万、110万股。在这期间总共减持342.39万股,减持比例达到71%。巨能资本截止2022年9月31日持有汉王科技144.7万股,在2023年2月3日减持122.5万股。减持比例达到85%。
NLP业务营收占比忽略不计
要指出的是,在ChatGPT热潮下,不仅要谨防蹭热点,还需要注意市场过度炒作,蕴藏巨大风险。由此也引起交易所下发监管工作函。在其中,要求汉王科技说明NLP业务的具体产品、应用情况、研发投入及相关财务数据等。
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中,汉王科技提示NLP技术及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汉王科技文本大数据业务占总体营收比例分别为15.24%、13.15%,其中NLP技术及业务尚处于成长期,业务占比不高,未来经营成果受团队努力程度、政府相关投入、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
有意思的是,汉王科技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在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以下简称 NLP)领域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对此,交易所要求汉王科技说明NLP业务的具体产品、应用情况、研发投入及相关财务数据。汉王科技声称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在视觉图像识别、人机智能交互、OCR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NLP、视频结构化等领域拥有多种自主核心技术。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处于有效期内的专利1010项,其中发明专利 555项。
并指出,公司文本大数据业务以OCR、NLP为支撑,主要是先利用OCR技术进行文本信息的模态分析、图文识别及结构化,然后再利用NLP技术对文本数据进一步理解、分析、利用,形成了数据智能服务链。然而,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使用NLP技术的文本大数据销售金额很低,2022年上半年仅有542万元,研发投入只有在包含NLP技术的文本大数据研发投入中,NLP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额为462万元。
AI行业竞争加剧,科大讯飞是汉王科技主要竞争对手
针对就国内外NLP领域竞争格局中,汉王科技在回复时称:NLP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众多智能技术之一,现在讨论较多的ChatGPT大型通用模型研发与训练成本高昂,导致高门槛,但是通用的大模型并不能最优地解决多样化的行业细分任务,针对特定目标的模型进行优化训练的科技公司在行业领域有其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
国际上进行NLP大型通用模型投入的公司有谷歌、脸书、微软等,国内有百度、腾讯等,汉王科技并未进行大型通用模型的研发与训练的投入;其文本大数据的数据智能服务主要基于OCR、NLP等核心技术在垂直细分行业根据客户的数据特点、业务需求、部署环境及成本负担能力等研发相关产品。与大型通用型NLP产品在产品设计出发点、应用对象及范围、以及规模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为科大讯飞等掌握 NLP 技术的公司。
科大讯飞面对投资者提问时表示,ChatGPT主要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属于认知智能领域的应用之一,科大讯飞在该方向技术和应用具备长期深厚的积累。指出已经在当前核心技术、产业场景、行业数据等深厚积累的基础上,于2022年12月份进一步启动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任务攻关,科大讯飞AI学习机将成为该项技术率先落地的产品,将于2023年5月6日进行产品级发布,该技术突破将在AI学习机的中英文作文辅导、中英文口语学习等方面带来显著提升。
最后
针对ChatGPT在全球出圈,更是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导致不少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向上市公司提问,以此搭乘ChatGPT热度。但交易所下发关注函,与其相关的概念股降温。要知道,在市场每年都有热点出来,导致跟风炒作,从元宇宙到人工智能等,但每一次狂欢后,最终要回归价值投资,尤其AI技术核心最终比拼的是落地能力。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