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并不缺布洛芬原料药产能,市场对新华制药的炒作没有坚实业绩支撑。
杜鹏/文
(相关资料图)
近期,随着新冠防控政策放松,新华制药(000756.SZ)作为国内布洛芬原料药龙头上市公司,引来市场资金疯狂炒作,短短数日股价最大涨幅超过2倍。然而,本轮炒作并没有明确的业绩支撑,国内根本就不缺布洛芬产能,短暂短缺带来的业绩增量将非常有限,更难有持续性。
新华制药从事的原料药和制剂业务都是苦生意,历史上ROE从未超过10%,盈利能力欠佳。同时,其成长性也不容乐观,营收和利润增长缓慢。为此,公司采取了更为激进的销售政策,并且有压缩费用的迹象,这背后的动机或许是为了护航股权激励顺利达标。
疯狂炒作
12月5日开盘后不久,新华制药股价突然放量大涨,全天以涨停价23.5元收盘。在此之后,公司股价强势上涨,有七个交易日收获涨停板,并于12月19日创下历史新高48.85元/股。
据统计,12月份以来至今,新华制药股价最大涨幅137%。如果从2022年9月份的年内低点算起,公司股价至今最大涨幅204%。
面对股价异动,新华制药12月14日收到深圳交易所关注函。公司12月17日发布的回复公告称,公司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有关要求,正在全力以赴组织市场急需的布洛芬片、维生素C片等药品生产以便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当前部分城市均遭遇了阶段性退烧药、感冒药无处可买的困境,相关药物的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2月7日《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发布开始,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都被列为发热症状常用药物,各种渠道被抢购一空。
新华制药已经成为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全球布洛芬原料药年产能大约有4.2万吨左右,其中印度IOL的产能为1-1.2万吨/年、新华制药产能8000吨/年、印度SOLARA的产能为5000吨/年、亨迪药业的产能为3500吨/年。
据此计算,新华制药布洛芬原料药产能全球市场份额19.05%。新华制药2017年之前会披露各原料药品种的具体销售额,2016年布洛芬原料药销售额3.74亿元,占全部营收的比例为9.32%。
在布洛芬一药难求的背景下,新华制药作为国内原料药龙头生产企业,自然会引来市场资金疯狂炒作。不过,从国内市场供需来看,布洛芬根本就不缺产能,如今的短缺仅是因为前期准备不足所致。
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全国的布洛芬原料药需求量只有1724吨,而国内的产能有1.4万吨左右。2021年,国内产量大约1万吨左右,整体产能利用率大约71%,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大部分均用于出口。
因此,国内布洛芬原料药产能是远大于市场需求量的。即便有大量可以用于出口,整体产能仍然有显著过剩。目前市场上的布洛芬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规格大多数是0.1g/片、0.3g/片。假设以0.3g/片来计算,新华制药和亨迪药业的产能相当于能供给市场383亿颗。再加上其他公司的产能,供应将更多。
新华社报道称,作为布洛芬原料生产企业,新华制药调整生产线、员工三班倒、机器24小时不停生产布洛芬片、维生素C片等。目前,新华制药片剂生产线的产能已提高3倍。
亨迪药业12月2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有关要求,加班加点生产市场急需药品,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
据了解,布洛芬从原料变成药只需要3天时间,大约15-18天就能让供需恢复到正常情况。有分析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元旦前可轻松买到药。”届时,布洛芬短缺局面将大幅缓解。
相比靓丽的股价,布洛芬原料药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并未出现大幅波动,目前价格稳定在180元/千克附近。基于国内产能充足,未来价格也恐难有显著上涨。
新华制药目前布洛芬原料药年产能有8000吨,2021年产能利用率大约80%,仍有接近2000余吨的过剩产能。按照180元/千克价格计算,2021年布洛芬原料药销售额11.52亿元。假设2022年产能利用率达到100%,布洛芬原料药营收也仅能增加大约2.88亿元。而且,原料药盈利能力并不高,净利率连10%都不到。因此,增量营收带来的净利润增加也将非常有限。
在新冠高峰期度过之后,新冠患者大幅减少,对布洛芬的需求也会随之大幅回落,重归正常需求水平。对于新华制药而言,布洛芬原料药带来的增量业绩也将消失。
新华制药2021年净利润3.49亿元,按照12月28日收盘总市值219亿元计算,其PE已经达到62.75倍。
主业承压
新华制药业务共有三块,分别为原料药、制剂、中间体,2021年营收分别为27.41亿元、26.12亿元、12.08亿元,占全部营收比例分别为41.78%、39.81%、18.41%。
新华制药原料药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和中枢神经类,医药中间体主要包括甲酸三甲酯等化工产品。公司生产的原料药多为大宗原料药,竞争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相比原料药,中间体处于产业链更加弱势的位置。所以,这两块业务盈利能力并不高,2021年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01%、15.18%。
新华制药制剂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消化代谢、心脑血管、抗生素等领域,以仿制药为主。在集采背景下,降价、薄利多销成为仿制药的主要特征,赚钱能力被急剧削弱。2021年,公司制剂业务毛利率仅有29.4%。
新华制药做的业务都属于辛苦生意,所以其整体盈利能力并不高。Choice显示,1998年以来,公司扣非ROE从未超过10%,最近的2019-2021年扣非加权ROE分别为9.12%、9.4%、8.67%。
从成长性上来看,新华制药也不容乐观。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增幅分别为9.23%、10.39%,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29%、2.84%,扣非净利润增幅分别为0.19%、6.48%。总体上来看,公司营收净利润增长缓慢。
在主业承压的背景下,新华制药采取了更为激进的销售政策。
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0.15亿元,同比增加43.56%,显著高于同期营收增幅。如果没有应收款大幅增加,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极有可能出现下滑。
根据2022年中报,公司应收账款大多为账龄在1年以内的款项,期末金额有8.65亿元,计提坏账准备609万元,计提坏账比例仅为0.7%。而同行中不少上市公司采用了较为保守的会计政策,对1年账龄以内的应收账款按照5%比例计提坏账。相比而言,公司坏账计提比例低于不少同行,从而夸大了净利润和净资产。
与此同时,新华制药还有压缩费用的迹象。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从9.2%下降至8.3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5.01%下降至4.74%。压缩费用短期之内虽然可以直接增厚业绩,但是恐怕有损长期竞争力。
新华制药通过应收款和压缩费用粉饰业绩,背后的动机并不单纯。
2021年10月29日,新华制药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激励对象授予2490万份股票期权,约占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3.97%。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196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等。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7.96元/份。激励考核要求,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4亿元、3.75亿元、4.1亿元;以2018-2020年每股分红均值为基数,2022-2024年每股分红增长率分别不低于50%、60%、70%。
截至12月28日收盘,新华制药股价达到32.67元/股,相比行权价格涨幅310%,这对激励对象而言是笔巨大的利益。因此,激励计划能否顺利行权恐怕是管理层当下最为关心的事情了。
在各种粉饰业绩动作下,新华制药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84%至2.93亿元。公司2021全年净利润3.49亿元,如果2022全年净利润增速维持住前三季度2.84%的水平,那么2022年的净利润将有望达到3.59亿元,略微超过激励要求的3.4亿元目标值。
此外,新华制药的资金状况也值得关注。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3.82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9.32亿元、长期借款5.57亿元,有息负债合计18.71亿元,而其账面上货币资金仅有12.13亿元,公司资金总体上来看并不宽裕。
《证券市场周刊》给新华制药证券部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