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上半场,国内防疫风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京、广等地试点,到全面放开,行动快得不次于当初“一刀斩“的速度。
刚缓过神儿来的人们,第一时间就忙着学习攻略,囤药,囤口罩,搬空了各大药房,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流行。要说转变最彻底的,当属有些专家,从封控到放开也没几天时间,病毒在人家嘴里就由魔鬼变成了菜鸡。
很多朋友不太理解,为何我们的防疫态度会在短时间内有这么大的变化?为何要在最难缠的寒冬,而不是等到年后气温回升,病毒身子最虚的时候再去和敌人战斗?
【资料图】
一层原因,三年肆虐之后,病毒毒性确实减弱了,到了需要科学地下调防范等级的时候。这方面,专家们近几日已给大家做了详细科普。另一层原因,是经济已经扛不住严防严控带来的压力,这在本周公布的一些数据上有很直白的体现。
资本市场的反应非常真实。放开的调子定下来之后,债汇市场都没有掀起大的风浪,商品期货也没有脱离政策转身前的轨道,运行如常,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股市也只是换了一下炒作的逻辑,资金的脾性和大盘表现出来的姿态都没啥改变。
月初在大盘时间和空间的转折点之前,我主观认为指数会脱离技术形态的限制,在情绪的带动下进入逼空的节奏。6/7号沪指的周期拐点没有迟来,但这几日指数回撤的速度太慢,对趋势的转折而言已失去了应有的效力。慢而没有力度的回调,实际上是一种整理,前多空局面,掌控者仍是多头。
这种变了味道的逼空,是很令人生厌的事情。最近,资金摆烂的态度,也点出了这一问题。自上周一高开,市场快速消化了一波情绪之后,沪深两市的交投量就持续萎缩,尤其是沪市在本周四创下了两个月以来的新低。看来近期防疫政策的变化,对资金的劝进作用非常有限。
当前有几个影响明年逻辑的东西,应该先理清楚。
1、防疫政策的变化,会伴随着短期和阶段性的冲击。元旦、春节双假将近,感染高峰也将随之而来。未知数是,大流行的结果会怎样?社会面的情绪是否还会再次影响方向上的转变?没人说得清。
2、刺激经济,手段会灵活多变,但有些原则不会触动,总体应该是比较克制的。这两日的工作会议上,高层已经对明年的工作做了部署,基调仍是求稳,有序恢复经济,谈了很多关于扩大消费,稳定房地产,产业改造和升级等,但没有见到可以让资本原地高潮的字眼。
3、内外形势,国内防疫政策可以快速转身,居民消费意愿,投资热情的恢复则有过渡期。外面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货币政策,带给整个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还会持续,欧美经济衰退的预期也会对国内承压。
4、明年3月,好多人都在等这个时间。
那么股市面临的问题是,放开防疫政策初期可能随时到来的冲击,资金会继续持谨慎的态度。场外的继续观望,场内徘徊的也在陆续离场。这正是近几日沪深市场在利好中,一直走不出性冷淡风的原因。这一阶段将要持续多长时间,目前专业人士还没有给出靠谱的推测,但不难想象,南北不同派系的毒株和即将到来的春节大迁徙,碰撞出来的火花,会带给我们很强烈的灼痛感。
在波峰过去之前,或者说在防疫回归到常态化之前,不确定性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也包括风向会暂时性往回吹的可能。而且还有一个极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未来几个月,在我们防疫最关键的时候,老美会过来捣乱。
近期大盘指数的运行,以及一些与大盘周期关联性很强的个股走势,也都符合历史性规律。大盘双底依然是波段交易的基础。我比较主观地认为,这一波段双底向外扩大到中长线底部的概率在增高。今年下半年的交易思路也一直是做短看长,中长线布局中带有部分换手。预计这样的交易思路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照前几个月的估计,明年有可能出主升浪契机的时间是二季度。预期暂时不变。
2022年剩下的两个交易周,市场情绪的波动会变强烈一些,有政策面的推动因素,也有假日效应。本月前两周,指数受阻后,以盘整代替回调,空头在速度和力度上的保守,大概率还会引发一波短线冲高。
元旦节前,看好再来一轮逼空,沪指上方空间应该是在7号高点之上再拓展50-80个点。比较有力度的回调在节后,年线压制下再次探底,目的是杀短线追涨盘,割一波韭菜好过年,洗掉中长线靠运气上车的浮筹,减轻后期拉升的阻力。
这一观点的逻辑建立在当前的基本面环境之上,若无大的变故,则不做方向上的调整。
2023年形势会有改观,但也有限,别把期望值调得太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共勉!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板块、个股均为技术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