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1月的外贸数据出炉了,结果让人大出所料!
据海关统计,按照美元计价,中国11月出口总额同比猛降8.7%,进口更同比暴跌10.6%。即使按照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仅增长0.9%,进口下降了1.1%。要知道,10月份按照人民币计价,进出口分别还分别增长了7%和6.8%,一个月后,增速就变成了停滞或负增长。其中,出口主力的电子产品带来明显跌幅。集成电路出口同比下降27.4%、手机下降33%、电脑下降28%。
出口增速会下降,这也不难猜出,现在开始到23年,我们会经历一场全球性的衰退,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衰退的原因呢,大背景技术停滞,中背景是全球势力竞争和洗牌,小背景是疫情,这种衰退的核心肯定是居民需求衰退,尤其是对全球贸易工业品的需求衰退。对这种衰退,工业国的进出口就是个先行数据。简单来说,就是欧美国家这些商品进口大户们,它们经济濒临崩溃,人民减衣缩食,内需崩塌,都已经没有钱向亚洲工业国买商品了!
现在是投资消费活动依旧没有起色,而唯一较好的进出口,也出现了疲软态势。
当经济增长三架马车的最后一架也出现疲软,就会让本就不太好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大,那就业-收入-消费-企业利润-就业就会陷入恶性的收缩循环,切切实实会影响到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所以都不要觉得这不影响我3000块一月的工资啊。
在以前,对于产能过剩,国际需求也疲软,上层会迅速的制定内部刺激需求的政策,比如以前的家电三下乡,扩张性货币政策,也会不时发点消费券。在以前,居民的负债水平都还很低,所以效果显著。
但现在呢?我们除了产能过剩问题以外,还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代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靠发债来维持经济稳定,结果发现,现在消费端都已经负债累累了,那还能发挥扩大内需的作用吗?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居民负债总额超过了200万亿,按照14亿人来计算,人均负债14.28万元,负债率超过了55%。
显然,以前的鼓励负债来弥补收入不足下的扩大内需的这条路,是不如以前好走了,形式严峻。
今天高层也定调了,对明年提出的新名词是“三稳一化”: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强调要“突出做好”。与之前的“六稳六保”相比,减少了选项,能看到重点,这其中增长是核心中的核心。
再结合最近最热门的疫情政策来看,就能理解上层的良苦用心了。就是为了释放消费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岗位,让失业的人重新就业,让毕业的学生有工作可做,让每个成年人都能赚到钱、有饭吃、能养活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