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变身一家本地超市,美团成功了吗?
2022年三季度财报中可以找到答案:美团即时配送订单数增长至50亿笔,包括餐饮外卖、美团闪购及到店酒旅业务在内的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季度收入增长至463亿元。
依托于各类实体经济市场主体,美团通过发展即时零售,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提供了30分钟“万物到家”的商品和服务。截至三季度末,美团过去十二个月的年交易用户数为6.87亿。
(相关资料图)
除用户数保持增长外,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频次也继续提升,交易用户年均交易笔数达39.5笔,同比增长15%。美团不仅是消费者心中的“美好生活小帮手”,也成为了数百万商家创收增效的可靠伙伴。
显然在第三季度,美团推进“零售+科技”战略下,美团转身本地超市的努力已经颇有成效。11月25日,美团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公司营收达62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2%。基于提质增效的经营策略,主体业务表现稳固健康,带动公司整体期内利润达12.2亿元。
扎根本地实体 即时零售成消费新动能
以“本地门店+即时配送”为特征的即时零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早在2021年9月,根据“晚点”报道,美团CEO王兴宣布,将美团的战略从“Food+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首次把零售和科技提到战略高度。
准确来讲,如今的美团更像一家本地超市,消费者可以在美团买生鲜食材、买花、买药、买饭、买杂货,甚至还可以买iPhone等电子产品和服装,而且只要三十分钟,就能送上门。这一确定性的即时消费,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也带动了实体零售实现线上化、数字化发展。
拆解美团当前零售战略,“即时”和“本地”是两个关键词。满足即时性需求,服务本地消费者,发力生鲜食杂等日常消费品,是美团零售业务的三大特征。这样的业务逻辑,与沃尔玛等传统商超零售的底层逻辑几乎一致。
三季度财报中也验证美团的业务特征,即时零售中,超市、鲜花、酒水饮料、非食品专卖店及宠物护理等品类持续快速增长,闪购日订单量于八月的七夕节时达到970万单的新高。
在即时零售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夫妻店、便利店入驻美团。要知道,整个中国市场有将近700万家的夫妻店、小便利店,贡献了所有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
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即时零售业态,串联起更多本地实体与本地消费者,并通过线上引流曝光、口碑积累,精准匹配消费人群,使得本地的消费增长潜力被进一步激发。
三季度,美团平台上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分别同比增长27.9%和62%,夫妻小店订单量同比增幅高达125%。除此之外,美团闪购也加强了与传统实体零售品牌的合作,并持续建立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例如,平台上苹果产品的授权经销商覆盖扩展至超过200个城市,iPhone14于发布当日的销量增长强劲;此外,数百家苏宁易购店铺上线平台。在此带动下,本季度美团闪购活跃商家及新入驻商家均同比增长30%。
深挖“履约+供应链”,成为一家本地超市
为满足本地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美团已经构建起本地零售多种业务形态。
当前美团在零售业务上的主攻战略方向有两个,第一是提高确定性履约的能力,通过对即时物流体系的建设、智慧仓储分拣等,提高履约的效率和能力,降低最后三公里履约成本。第二是深入供应链上游,通过农鲜直采、全国集采和自有品牌建设,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最终让利消费者。
在即时零售这一战场,确定性的履约能力和供应链能力是美团的核心竞争力。
美团拥有遍布全国的配送网络和高效的履约能力,在配送方面有强大的优势。截至目前,在包括生鲜食杂在内的超市品类业务上,美团买菜的履约时效等同于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在全品类业务上,美团闪购的履约时效为全行业最优。
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团还继续聚焦冷链物流、智能分拣等核心基础能力建设,通过高质量供给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了零售业务长期发展能力。
本季度,美团还继续深耕自动配送领域,季度研发投入增至约54亿元。基于此,美团持续拓展自动配送新场景。
以美团无人机为例,已经相继与百果园、和府捞面、Manner等数十个品牌达成合作。截至2022年11月,美团无人机配送已在5个商圈落地,航线覆盖18个社区和写字楼,可为近2万户居民服务,并且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累计订单超10万单。
深入供应链的能力,也是美团另一大实力。
以明日达超市为例,其商品品质正是取决于供应链建设,生鲜作为社区团购的核心商品,品类繁多,储存条件、产地也各不相同,对于社区团购平台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要求极高。因此,对于平台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强冷链建设和布局;另一方面,需要与上游供应商紧密合作。
在“零售+科技”的持续推进下,如今的美团,已经成为一家配送更快、商品更丰富的本地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