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沈庹

红星美羚的IPO被否闹剧刚刚告一段落,同为中小奶粉企业的美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庐生物”),5月12日更新IPO招股书,继续冲击创业板。

美庐生物主营业务为婴幼儿配方奶粉、调制乳粉、特医食品等,目前拥有美庐、爱优诺两个通过GMP认证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以及6个系列、18个配方的婴幼儿奶粉产品。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6亿元、3.74亿元、3.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65.38万元、8749.84万元、9557.81万元。

近年虽然业绩有所提升,但规模增长缓慢,市场份额越来越低。

梳理后发现,美庐生物近些年一直采取“低毛利率、低费用率、高净利率”的模式来运行。

2019年-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29%、45.13%、45.63%,处于下降趋势之中。而同行业公司中国飞鹤、H&H国际控股、澳优等,毛利率稳定在60%上下,部分甚至高达70%。

2021年美庐生物期间费用率低至16%,远低于同行业公司的整体水平。

首当其冲的就是市场费用:作为年销几个亿的成长性快消品牌,公司的销售推广费和广告品牌费合计仅为500万元。所以,就市场声量而言,美庐与飞鹤、君乐宝等品牌,完全没法比。

为了从费用中挤利润,公司甚至不惜以减员为代价。2017年底,公司员工数量644人,之后逐年下滑,2021年底仅剩458人。这5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25%,员工人数却下降了30%。

一番操作之后,公司净利率持续提升,2019年-2021年分别为23.24%、23.42%、23.83%。而同行业公司的净利率表现分别为:飞鹤30.17%、H&H国际控股4.40%、澳优11.72%、贝因美2.89%、红星美羚14.04%。

2016年引入投资时,美庐生物实际控制人陈林及配偶彭梦君承诺,2016年-2019年净利润不少于5000万元、6000万元、7200万元、8600万元。

前期业绩承诺未完成,之后更是迫于IPO的业绩增长压力,导致公司为了业绩增长牺牲成长性。这种畸形的财务表现,或许与公司所处的行业有关。

这是一个机会与挑战都分外突出的市场:中国奶粉市场规模高达千亿,但近年受新生儿数量减少影响,产销量在前些年的快速增长后进入调整期;

此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进口奶粉日渐式微,仅去年婴配粉进口量就下降了22%,这是国产品牌的机会;

监管趋严,行业门槛提高,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比如说,现在中国市场做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仅为100家左右;

中国乳业进入到寡头时代,此前以常温奶为重心的世界级乳企伊利蒙牛们,争相加大奶粉市场布局,中小乳企的境况只会愈发艰难……

在这种市场背景下,红星美羚打羊奶粉有一定稀缺性,美庐生物则直接陷入了巨头合围的汪洋大海。

截止2021年底,中国已批准1325个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美庐生物获得18个。伊利、蒙牛、飞鹤、贝因美、澳优分别获得了45个、54个、54个、60个、45个配方;外资奶粉巨头雀巢惠氏、达能、美素佳儿分别获得了40个、15个、6个。

与奶粉巨头们相比,美庐生物在奶源上存在巨大劣势。

公司曾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呼伦贝尔、四川绵阳等地设立分公司,显露出争夺奶源和扩大市场范围的野心。不过,这些公司都在前几年进行了转让或注销。

生产环节,公司强调科技性,产品却难以体现其科技含量。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报告期内的产能利用率为70%,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公司还计划利用IPO募资中的绝大部分来继续扩充产能,销售能跟上吗?

美庐生物在销售环节的问题更多。前几年公司代理销售宾博婴幼儿奶粉,2017年采购金额达到3799.12万元,2018年该品牌未获得注册,代理业务只能砍掉。

此前,公司有美庐、爱优诺、绿爱盾三大品牌。后来,子品牌爱优诺与法国优诺公司存在品牌纠纷,更名为爱悠若特,绿爱盾基本被雪藏。即便品牌资源回归美庐,那捉襟见肘的市场投入,也让公司难以建立品牌护城河。

因为美庐生物2020年开启的IPO征程屡战屡败,2021年初,投资机构红树香山转让股份退出,公司第二大股东西域和谐减持部分股权,也算是用脚投票。

内忧外患之下,美庐生物如何破解IPO迷局?就算公司能正常上市,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将来的路怎么走?

关键词: 国际控股 市场份额 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