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已逐步向实体需求改善过渡,“经济底”在即,不必过于悲观。
赵伟 /文
一季度新增社融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创近年新高。分项中,政府债券同比多增9215亿元,贡献新增社融同比增量的53%,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同比增量居次,分别为4292亿元和4020亿元,带动社融存量增速企稳回升至10.6%,较2021年底抬升0.3个百分点。
政府债券发行前置、一季度专项债发行占比超34%,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几近用完。一季度政府债券融资1.58万亿元,远高于2021年同期的0.66万亿元,主因专项债发行前置。其中,一季度专项新券发行1.25万亿元、占新增专项债额度的34.3%,而近三年一季度发行平均占比均值为21%,2021年12月提前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额度仅剩下14%左右。
企业贷款明显增长,结构尚待改善,居民短贷、中长贷纷纷走弱。分部门来看,一季度企业贷款近7万亿元,创新高,主因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冲量,两者合计新增3万亿元,而中长贷同比减少5200亿元至4万亿元左右,或一定程度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尚待改善。一季度居民贷款明显回落,中长贷、短贷同比纷纷减少,或与购房行为、消费活动走弱等因素有关。
一季度的“钱”主要流向哪儿了呢?
专项债对基建支持的比例抬升,单月一度达54%,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一季度专项新券投向基建占比最大,为48%,以民生医疗为代表社会事业占比居次,为13.5%,棚改占比也达13.4%。动态来看,专项新券投向基建占比自1月的38%抬升至2月的54%,3月维持53%的高位;社会事业占比逐月抬升,3月一度达20.6%;棚改领域占比相对稳定在13%-14%间。
信用债融资也向基建领域倾斜,地产、商贸等行业融资改善,募资用于建设项目比例抬升。一季度七成以上行业的信用债融资为正,而2021年信用债融资为正的行业不足四成。分行业来看,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等基建链行业融资居前,合计融资超5600亿元,占比近55%;地产、商贸、钢铁等行业信用债融资明显回暖。从新发债券的募资用途来看,一季度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和建设项目的比重分别较2021年回落4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比重抬升0.7个百分点。
贷款分行业中,基础设施一季度需求超季节性高增,制造业贷款需求延续改善。一季度制造业、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回升,尤其是基础设施环比抬升6.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近三年同期。从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也可看出,一季度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长贷增速虽较2021年底均有回落,但依然维持近年高位,分别为13.2%和29.5%。
稳增长加码下,资金向基建等领域倾斜,为相关项目提供配套支持。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下,稳增长诉求进一步升温,不断夯实政策底。地方债发行前置,信用债融资向基建等领域倾斜等,为稳增长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支持下,以重大项目为代表的基建、产业等项目,加快开工和施工。
加强基建支持的同时,注重产业引导,兼顾短期需求对冲和中长期产业转型升级。一季度投向基建的专项债中,支持市政产业园建设的比例最高为33.5%。从产业园类型来看,智能高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为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相关基建配套投资占比超七成,其中,智能高科技、生物医药等占比居前,分别达22.4%和7.1%,先进制造业和绿色转型升级领域也相对较高,分别为4.4%和4.2%。
稳增长已从第一步的货币宽松、稳增长相关融资增多,逐步向第二步的实体需求改善过渡。“经济底”在即,不必过于悲观。
(作者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