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中国地域范围广,民族众多,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但榨菜作为开胃小菜,几乎成为了人们开胃下饭的必备产品,也是餐桌上的常见食品。提起榨菜,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乌江品牌。
2007年,“皇阿玛”张铁林成为乌江榨菜的形象代言人。随着一句“乌江榨菜,我爷爷的爷爷都说好”,乌江榨菜迅速打响招牌。自此乌江榨菜深入人心,在这个细分的赛道站稳脚跟,成为该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但是,起点高并不意味着发展之路就会一帆风顺。近年来,乌江榨菜的负面新闻频频出现,而且,随着人们越来越推崇低盐低糖的健康生活方式,榨菜也逐渐被人们纳入“不健康”的饮食清单,乌江榨菜发展之路愈发艰难。
一棵青菜头,只见增收不见增利
根据近两年财报,乌江榨菜2020年、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2.73亿元、25.19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77亿、7.42亿。营业收入增长10.82%,净利润却下降4.5%,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营业成本上升。多年以来,乌江榨菜的营业成本不断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2021年突破10亿关口,高达12亿元,较2020年9.49亿元同比上升了26.45%。可见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远高于营业收入,这种巨大的增幅差异,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由此也导致乌江榨菜的营业利润缩水。
对此,公司对外解释称,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所致。乌江榨菜的所需原材料主要是来自重庆市涪陵区的特色农产品——青菜头。这种农产品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同时我国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导致青菜头种植面积减少,市场供需关系紧张,青菜头价格2021年由750元/吨上升至1500元/吨,价格翻了一番。
同时,大宗商品近几年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使得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的价格也大幅上涨,这些因素共同解释了乌江榨菜营业成本持续增长的原因。
面对营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乌江榨菜采取的手段是提高销售价格。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乌江榨菜共计涨价12次,其中4次更是直接调高了榨菜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曾经几毛钱一袋的榨菜,如今一袋价格就直逼4元。网友调侃,泡面配榨菜的日子,越来越吃不起了。
而且由于榨菜行业经营模式相对于其他行业要简单很多:从供应商处收购青菜头,经过加工包装后出售给分销商收回资金,现金流就这样完成了一次循环,为公司带来一次价值。该行业加工生产也较为简单,属于完全竞争行业,行业准入门槛低,产业竞争异常激烈。乌江榨菜进入行业较早,市场占有额较大,要想提升市场比例也变得艰难很多。
面对销售压力,乌江榨菜在包装上大下血本,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推出中国风系列包装,还邀请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武大靖成为乌江品牌的形象大使,运用偶像的影响力来带动销售固然立杆见影,但是也使得销售费用不断增加,2021年单是广宣费一项就高达2.4亿元,这也大幅冲减了乌江榨菜的营业利润。
面临营业成本和销售的双重压力,好像提高榨菜的价格,便成为了公司的无奈之举。
的确,短暂地提高价格确实可以缓解公司的盈利压力,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伯文喜指出,过度提价会引发和提升产品的替代效应。榨菜作为中国人饭桌上常用小菜之一,如果价格过高,人们就会选择其他的产品,而不是非乌江不可。
因此,调价手段可以使用,但不能过分依赖调价来满足盈利的需要,否则就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据业内人士分析,乌江榨菜想要突破这种困境,可以考虑从原材料和销售两方面入手,把控原材料的收购价格和销售费用的支出,而不是一昧的抬高销售价格,在这方面,乌江榨菜仍需做出持续性的努力。
榨菜内异物掺杂,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足,几乎是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但是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人们是有什么,也不太敢吃什么。
例如,今年关于食品安全卫生方面最火的资讯,莫过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土坑酸菜事件,与其合作的康师傅、统一等知名食品品牌也深受其影响。
有趣的是,随着“土坑酸菜”被送上热搜,与其几乎不相关的乌江榨菜也躺枪,原因是它被广州珠江经济台评为“十大不推荐产品”。
对此负面评论,乌江榨菜高管立即做出回应,称产品均通过国家的严格检测,检验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在2021年最新年报中,乌江榨菜也指出,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质求发展的方针,食品安全管理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但事实也许稍稍差强人意。
网上搜索乌江榨菜,负面消息几乎占据了全网消息的半壁江山。
如:乌江榨菜严重腐烂,长毛严重、乌江榨菜吃出异物,里面有碎鸡爪骨头、有头发,更可怕的是有消费者称在里面吃出了玻璃碴,含机油生了锈的铁条。听见这些异物,就有点头皮发麻,丧失食欲。
值得深思的是,乌江榨菜不仅在国内销售,产品市场早已渗透到美国、日本中,但是,销售到国外的商品几乎从未听到过有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国内食品安全法规定可以向商家索赔支付金额的10倍和实际损失的3倍,不足1000的赔1000元,但是在国外,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赔偿金额奇高。公司不想承担如此高的风险,所以会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
古人云:人品,食品,品品相照;苍生,民生,生生相连。对于一个从事饮食行业的公司来说,食品安全重于一切,如若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公司也会陷入信任危机。一旦信任出现裂缝,将再难将其缝合,所谓破镜难重圆,就是这个道理。
乌江榨菜作为陪伴一代人成长的餐桌小菜,出现上述负面消息,对待国内外消费者的不同态度,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安全,更是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这不仅不利于对品牌产品销售,更可能将十几年建立起来的品牌毁于一旦。
无规矩,不方圆。面对上述情况,乌江榨菜可以从制度和执行力两方面下手。制定相关制度,使得一切生产有规则可依,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从源头处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乌江榨菜在这两方面仍需再接再厉。
暗巷的孤勇者,迎来黎明仍然任重道远
手里攥着几个钢镚儿,奔走在各个巷子口,就为了买点热乎便宜的早餐,相信这种只为填饱肚子的日子,七八十年代的大多数人一定经历过。
现如今,国民经济水平日益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粗茶淡饭到美味佳肴,从吃饱、到吃好、再倒吃健康,食品不再仅限于满足温饱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美味健康,可以满足人们身体各项机能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时代的召唤下,轻盐时代也随之来临。
紧跟时代步伐,2022年3月22日,乌江榨菜在涪陵集团总部召开“中国健康榨菜新标杆,乌江轻盐榨菜上市发布会”,乌江榨菜全面升级,这是推出轻盐系列,以调味剂减盐30%的比例响应国家轻盐的号召,开启轻盐榨菜系列的全新赛道。但减盐30%似乎仍不能符合人们的轻盐健康标准。
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减盐的实质就是减轻榨菜中的钠含量。据有关媒体观察,乌江榨菜的含钠量根据口味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如清香口味每100克含钠量2165毫克,麻辣口味每100克含钠量2558毫克。
推出轻盐产品后,70克重袋装乌江榨菜已降至700mg/35g,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含盐量。但即使如此,依旧超出了轻盐的范围。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2013版)》中推荐,健康成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为2200毫克,约等于5克盐。如果固体食物中每100克含钠量超过600毫克,液体食物中每100克含钠量超过300毫克均属于高钠食品。测算下来,乌江榨菜仍然超过了国家界定的低盐标准。
榨菜本身可能就与低盐背道而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就指出:榨菜本身不具有大健康标签,减盐新品对健康的意义并不大,反而会影响口感。
乌江榨菜作为低盐赛道上的孤勇者,要想运用先进的技术,做到既可以满足人们低盐的需求,又不会降低口感,跑出这条暗巷,迎来黎明,仍然任重而道远。
结语
早年的乌江榨菜,不走寻常路,在行业占据了先机,也稳住了行业地位。不过,面对增收不增利、较多的消费负面新闻,轻盐产品的继续研发推广又困难重重,乌江榨菜想要取得长远发展,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为发展多年的唯一一家榨菜行业的上市公司,此前的困境,对于乌江榨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独树一帜的乌江榨菜,不会让众多消费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