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哥
在过去的短短几十年间,有两个称呼,算是被某些人给彻底玩坏了。
这两个称呼,一个是小姐。
明清时期,小姐还只是大家闺秀、豪门望族中的千金才配得上的专属称呼,而与小姐定情后花园的情节,也成为那时候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经典模式。
比如《西厢记》中小姐崔莺莺的形象至今深入人心。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姐一词,慢慢成为了某个不可说的从业人员的代名词。遥想十几年前,要见小姐,不一定非得到大户人家的后花园,东莞富丽堂皇的太子酒店KTV,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进入了“小小屏幕在手,天下小姐姐我有”的时代,随便滑动随便看,喜欢还可点个赞。
有了科技的加持,无数宅男们终于在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之前,就先一步实现了圈阅小姐姐自由了。
因此,以前称呼一个女人为小姐,是对其身份的尊敬,而现在称呼一个女人为小姐,有时候则是对其职业的描述。
除了小姐,另一个被某些人迅速玩坏的称呼,就是专家了。
十几年前,专家还是学问的代名词,代表着极高的智慧和渊博的学识,头顶专家光环,无不令人仰望,让人崇敬。
然而短短几年,在某些人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以及各种震惊言论和奇葩观点的影响之下,专家硬生生被搞成了智障患者的哗众取众,一肚子坏水无处安放的某类人的代名词。
以前你称某人是专家,他多半会笑着乐呵呵接受,现在你要是敢称某人是专家,他可能会跳起来回你,你才是专家,你全家都是专家!
这不,最近又有一个专家成功出圈了,其一本正经的风骚言论,直接把无数普通人震惊得外焦里嫩,目瞪狗呆。
01
前些天,在一档严肃的财经对话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位专家,如何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对此,专家给出的第一个方法是,中低收入人员,可以把自己的私家车拿出来,去拉活挣钱。第二个方法是,中低收入人员可以把自家闲置的房子租出去,也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
我的乖乖,不得不佩服,这专家就是专家,水平就是高,思路就是宽,脑洞就是大。
面对如何发家来致富、挣钱奔小康这个全世界公认的,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我们这位专家,不仅很轻松地就给出了答案,而且还一口气就给出了俩。
轻拍脑门一想,把自己的私家车拿出去拉活,挣取收入,嗯,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比如网约车,不就是这样吗?
而且,大城市的网约车司机,勤快点的一月挣个六七千还是没问题的,遥想当年,曾经最好的时候,北京网约车司机一个月挣两三万也是跟玩儿似的。
至于把房子租出去,收租子增加收入,那就更是爽歪歪了。
如果说开网约车还需要出卖劳动力的话,这收房租就简单多了。以前收房租每月还要上门一次,也是个体力活,现在微信支付宝发达了,只需要小手指动动,就能听到一句清脆的女声:支付宝到账,5000元。
因此,相较于开网约车的早出晚归,星夜兼程,这收房租,基本就是相当于躺赚了。
不得不说,这专家的认知能力和理论水平,就是比普通人要高那么几丢丢,两个四两拨千斤,闪耀着智慧光芒的金点子,一下子就解决了提高中低收入人员收入这个世界级问题。
面对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不给他办发一枚金灿灿的奖章,感觉都对不起他这智慧的、被佛祖开过光的大嘴巴子。
当然,初一听这专家的建议是好,但是仔细一琢磨,又总感觉那里有点不对劲。
比如,这专家说可以用私家车去拉活,去开网约车,这样能够增加收入,但前提是得有辆车私家车啊。这农村的手扶拖拉机,城里的共享小单车,总不能算私家车吧?
专家说可以把闲置的房子拿出去出租收租金,这前提是你得有一套闲置的房子啊,那什么叫闲置呢?就是至少你已经有一套满足自住了,剩下的才能叫闲置。所以,要想收租增加收入,至少得有两套房子才行。
问题是,官方2018年调查报告指出,低收入群体的标准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中等收入群体指的是收入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的。
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能把吃饭的问题自个安排明白就不错了,何谈两套房,一辆私家车?
也不知道这位专家这个账又是怎么算的,中低收入人群如何能够在两三千收入的情况下,一顿操作实现家里有房又有车的。
难不成靠的是那套江湖失传已久的屠龙理财术:怎么实现年入30万?简单,往银行存个1000万,每年利息就是30万。那怎么获得这1000万的启动资金呢?简单,往银行存个3个亿。那怎么获得这3个亿的启动资金呢?简单,往银行存个40个亿就行……
子子孙孙,无穷循环,真永动机也。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里写到: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而听了这些专家的言论,俺们只能说啊,这专家一思考,全球就消灭贫困了。So easy!
02
你说这些专家是蠢吗?
当然不是!这些专家不仅不蠢,而且各个都很聪明,不仅聪明,而且个个还都是人精,你看他们的头衔和履历,不是领导就是高管,不是博士就是教授,有的还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毕业。
蠢人能蠢进一流高校?
你说是这些专家坏吗?
也不一定!你看他们个个长得一脸正气,穿的有模有样,说起话来忧国忧民,讲起道理掷地有声,这脸都不红,心也不跳,一看就像好人。
在这些专家的口中,拥有两房一车的人群是值得同情的中低收入人群。就像老王说的,五个亿,都是小钱。年轻人就应该把眼光放低一点,比如先挣他一个小目标再说。
那么,我们就很好奇了,在专家看来,在城里有两套房或者一辆车的人,都只能算中低收入人群,那这位专家觉得,那些没有房没有车,只能租房和骑共享单车的算什么?这些人既不能算中等收入的人,也不能算低收入的人,难道,难道,难道他们不能算是人?
这些专家啊,绝对不是蠢,当然也不全是坏,这些专家最大的问题,或许就是他们太久不食人间烟火,早已脱离了普通人的低级趣味,以至于已经分不清什么群体是中低收入群体了。
就像某著名女主持人问山区贫困小学生那样:你们为什么不吃肉,是肉很容易坏吗?贫困学生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们不喜欢吃肉,是肉太贵吃不起啊,我的个好姐姐。
就像某金融研究员院长告诫年轻人:与其图省钱住得远每天花两小时上班,还不如把房子租在公司附近。
年轻人不干了说,我的大院长啊,我也想把房子租在陆家嘴旁边啊,但问题是,我一个月工资都不够房租啊?
就像某委员建议,80后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男人。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80后的男人们就不乐意了,如果这样,那我40岁之前的慢慢长夜,该怎么度过呢?你们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再说了,这老夫少妻,你确定真的和谐?
就像著名企业家王朴石建议年轻人:人生还很长,不要急着买房。
年轻人纷纷跳起来骂娘了,说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自己住在大平层里,搂着年轻漂亮的田小姐的夜夜笙歌,却教我们不要急着买房,问题是,如果我们没有房,别说年轻漂亮的田小姐们了,就是五段三粗的凤姐们,她也不愿意和我一起入眠啊?
一位老人曾经说过,我们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
如果我们社会的建议权、决策权,政策的制定权,媒体的发声权,以及宣传的媒体和平台,都掌握在一群群这样的人手里的话,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03
知名的前苏联哲学家、社会生活实践家不努力不舒服斯基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你是一个傻子,你站在一群人中间,只要你不说话,就没有人能发现你脑子有毛病。
在此,也真心给某些专家、学者、主持人,名流、贵族、大老板们一个建议:你们能不能别没事这哔哔、那哔哔地瞎逼逼,你们的脑子少思考一会,你们的嘴巴少动几下,少消耗一点粮食,少生产一点二氧化碳尾气,就是对这个地球最大的贡献和善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