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我们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制定的是非常好的,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制定了动态清零与精准防控政策的疫情防控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就在于动态与精准,我们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就能有效实现,这个是西方国家无法做到的,因为太过去讲究个人数据隐私权。

但是现在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一些地方与人员没有理解到位,忘记了关键的动态与精准,而只是采取了清零与防控,这个似乎与我们的政策总体上出现的偏差。我想我们的科学家们是否可以基于科学的层面,进行适度的纠偏,是否有这个纠偏的可能性。而我们国家的疫苗接种率,从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又是全世界第一的高,不是之一,是唯一的超过80%超高接种率,高达87.9%。那么我们为什么就在病毒的致死率越来越弱,疫苗接种率这么高的情况下,会采取比疫情初期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呢?

目前来看,全世界的专家对新冠有几个共识:

1、这个病毒短时间不会消失;

2、疫苗的接种不能阻止病毒传播;

3、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重症率与死亡率,使感染轻症化;

4、疫苗接种不能保障不受感染;

5、病毒会怎么样演变目前不知道;

6、致死率已经低于流感。

那么我有一个假设,假设这个病毒就长期存在,然后真的流感化之后,可能他的致死率就会高于现在,当然也有可能低于现在。假设这个病毒一直在地球上不走,然后每次出现流感,这个病毒就出来捣乱,就跟这些流感病毒混合,开始传播。

那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死亡率要参照流感,也就是比现在这个阶段的新冠病毒死亡率高,然后传播速度也更快,所有的感染者检测的时候都是呈现阳性的,这个时候似乎会有些被动。

我们是应该向大家解释这是流感死的呢?还是新冠死的?如果说流感死的,那么检测是新冠阳性。如果说是新冠死的,那么就可能增加社会面无畏的情绪。

其实我们大部分是疾病都不是依靠药物治愈的,药物从本质上而言只是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为免疫系统的自愈争取更多的时间。我们每天都是生活在被病毒、细菌包围的环境中。这个可能与当前疾控中心搞流行病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们,在专业上有所区别。流行病的科学家们或许更关注与如何有效的追踪病毒的传播,然后如何检测。但是这种理论方式在专业的医学医生面前,其实价值并不是很大。

医生要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评估这个病毒、这个病症对于患者的死亡威胁程度大不大,是不是可以借助于自体免疫能够自愈。如果这个病毒或者病症目前给患者的免疫系统带来的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患者自体免疫无法承受,那么此时我们就需要外力干预,就是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但是如果这个病毒与病症评估下来,患者是可以依靠免疫系统自愈的,那么给患者心理按摩一下,给他们一些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的建议,让其免疫系统自愈就可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日常流感或者感冒,都不是依靠药物治疗康复的,都是依靠自体免疫系统自愈的。感冒药从本质上而言,更多的是辅助作用,或者是一种安慰剂。

那么现在这个新冠,一方面是致死率低于流感,另外一方面是可以依靠自体免疫自愈的。只是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疫苗没接种的人群,比如老年群体,比如病患群体等有比较强的杀伤力,其实对儿童的杀伤力并不强,因为儿童的自体免疫系统的自愈、保护、修复能力远强于成年人。

此时,我们是否需要回到医学的层面来看待这次的病毒,这样是否会更科学更合理一些。比如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中西医两个领域各选出对于传染病临床救治经验丰富的人员,然后组成一个专家组,替换当前的理论流行病研究的科学家。这样是否会对国家以及对人民都更有利,是否会让疫情的防止能够真正的回归到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的层面,真正的实现动态清零与精准防控的政策与措施。

新冠是个现代医学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医学的层面去解决,就应该让有传染病丰富临床救治经验的人员来担任首席科学家。如果我们不从医学的层面去解决,而是从流行病的理论层面去研究,就容易出现那个德那个什么位,这个路径走下去不知道会走到哪里。可能所付出的代价会远大于从医学专业层面去解决。

关键词: 自体免疫 免疫系统 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