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新增贷款缩量,尤其是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偏弱,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历史上首次负增长,凸显信贷需求严重不足,亟待政策落地起效。

本刊特约作者 方斐/文

3月11日,央行公布了2022年2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M2同比增长9.2%,增速较1月末下降0.6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4.7%,增速较1月末提升6.6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同比增速11.4%;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19万亿元,同比少增5315亿元,同比增速为10.2%,较1月末下降0.3个百分点。

与1月相比,2月信贷社融少增,显示需求仍疲弱,稳增长亟待发力。2月社融同比少增5315亿元,不及预期,归因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融资需求仍然疲弱。2月社融口径信贷(剔除非银贷款)新增9084亿元,同比少增约3000亿元,是社融的主要拖累项。归因于地产销售的疲软,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历史上首次负增长,同比少增4572亿元;融资需求趋弱,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948亿元。2月未贴票同比多减4867亿元,主要是春节因素的影响,在2月开票没有显著变化情况下,银行为冲贷款额度加大票据贴现力度。2月未贴票和票据贴现合计净减少1176亿元,同比持平。

1月较好的金融数据让市场期待稳增长政策的落地,但稳增长并非一蹴而就,社融表现反复不改稳增长政策目标。参考2019年,当前还处于宽信用、稳增长初期。2019年社融增速同样出现反复,2月社融增速下行,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而2022年前两个月,信贷、社融累计同比多增2700亿元、4499亿元,显示宽信用已在发力,后续期待更多稳增长政策的落地。

信贷结构问题待解

春节效应使得2月份信贷投放“前低后高”,预估国有大行发挥“头雁效应”,中小银行较为疲软。从总量看,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1-2月份合计新增5.2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0亿元。

从投放节奏上看,2月份信贷投放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一般而言,春节期间会产生较强的信贷摊还特征,“年终奖效应”也会推动居民端阶段性降杠杆。春节后,因生产复工尚未恢复,正月十五之前往往新发企业贷款增长缓慢,“春节效应”会导致信贷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

2022年农历春节为2月1日,春节因素对于新发放贷款的扰动会延续至2月20日左右,导致全月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预估上半月部分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维持负增长态势,对公流贷摊还压力较大、零售业务主导的“春节效应”更显著,会造成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临近月末,信贷冲量较为明显,票据贴现利率再现零利率,不排除央行进行狭义信贷指导,特别是2月最后一个工作日,部分银行信贷增长规模较大。

从投放主体上看,预计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继续发挥“头雁效应”。2月份信贷投放依然延续了1月份的机构分化特点,即表现为政策性银行和大型银行信贷投放景气度相对更高,2月份实现了同比多增,但幅度较1月份依然明显缩小。近期,国有大行发布了关于服务实体经济的公告,年初以来,银行在各项经营指标、存贷款等业务增长方面优于同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而中小银行信贷投放依然偏弱。2月份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放缓,呈现“总量偏弱、结构欠佳”特点,票据贴现+非银贷款增长较为显著。同时,中小银行信贷投放也面临一定约束,表现为:一方面,年初以来货币金融环境较为宽松,信贷投放力度较大,但信贷资金流向居民和企业之后,部分资金会用来购买理财和定期存款,而非用于生产经营或固定资产投资。在票据“零利率”行情下,不排除出现资金空转和套利情况。另一方面,目前仍处于宽信用早期,融资需求以大型企业为主,国有大行信贷投放景气度较好。而中小银行在服务大企业上能力不足、定价偏高,成本收益倒挂,导致信贷投放明显弱于国有大行,特别是在优质企业的贷款定价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江浙地区优质城农商行信贷投放景气度较高,项目储备比较好,年初以来投放“供需两旺”,且部分银行出现了贷款额度无法满足实际贷款需求的情况,增量基本同比多增。根据常熟银行披露的2022年1-2月份经营数据,2022年1-2月,常熟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约95亿元,较2021年一季度已多增约17亿元,预计其他江浙地区优质城商行、农商行信贷投放景气度也较高。

非江浙地区城农商行基本延续了2021年11月份以来的疲软情况,这类银行客群基础较为薄弱,对公多以弱资质企业为主,受外部环境扰动大,项目储备并不理想,信贷投放基本同比少增,部分欠发达地区城商行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或出现较大降幅。

尽管1月份新增信贷近4万亿元,但结构表现不佳,如对公短贷+票据新增近1.2万亿元,同比多增超过7000亿元。从2月份情况看,信贷结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短贷冲量可能存在信贷虚增。2月对公短贷+票据+非银贷款新增8953亿元,同比多增超过8000亿元。剔除春节错位因素后,1-2月份三者合计新增1.94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万亿元,增量占比约37.28%,同比提升超过30个百分点。一般而言,银行信贷投放若表内冲量,则表外收缩(2月份未贴现票据新增规模-4228亿元,同比多减4867亿元),若非银冲量,则社融口径下一般性贷款收缩,这两种现象在2月份同时得到体现。这反映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较为疲软,信贷投放“资产荒”压力较大。

二是对公中长期贷款具有较强的政策驱动效应,市场化需求较弱。2月份对公中长期贷款新增5052亿元,同比少增近一半,1-2月份合计新增约2.6万亿元,同比少增超过5000亿元,反映出企业资本类开支活跃度依然较低。根据光大证券的推测,年初以来新增的对公中长期贷款,可能并非完全是市场化的实物工作量项目形成的,而受政策性推动影响较大,但这会导致整体资本投入产出比的下降。受房地产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影响,地产企业拿地意愿显著下降,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承压,银行发放的对公中长期贷款中,部分资金投向城投平台或地方性国有房企,用于偿还企业债务,支付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货款和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使得出现较多的银政投放。

三是按揭需求走弱态势进一步加深,定价仍有大幅下行空间。2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59亿元,同比少增超过4500亿元。1-2月份合计新增6965亿元,同比少增6596亿元。这反映出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态势下,按揭需求依然较弱,居民持币观望情绪浓厚。同时,2022年农历春节假期处于1月末至2月初,考虑到前期销售不佳,以及春节期间的按揭贷款摊还压力,2月份按揭贷款呈现出增量萎缩态势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监管对房地产维稳政策进入需求侧,部分城市已推出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按揭利率、首套认定标准、首付比例等,预计近期在需求侧会有持续的刺激性举措,用以稳定住房销售。我们判断,在供求压力下,后续按揭贷款利率仍有大幅下行空间,通过定价端的进一步松绑,刺激居民购房需求升温,进而起到稳定房地产市场销售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杠杆率将向居民端迁徙,为房地产业建立良性循环争取时间。

信贷需求转弱

社融数据总量不及预期,贷款需求转弱。2月信贷数据走弱主要受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恢复不足影响,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连续7个月回落,居民中长期贷款2月减少459亿元,为数据统计以来首次负增长,主要受居民按揭贷款需求下滑影响,同时局部地区疫情爆发,影响个体经营贷款需求。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较弱,虽然房地产政策企稳、货币政策流动性偏松,但居民、企业同时需求收缩,宽信用传导尚未取得明显效果。负债端来看,存款余额增速环比提高0.6个百分点,但呈现结构性分化,居民存款大幅减少,企业、财政和金融机构存款环比改善。

后续来看,需关注宽货币传导效果及信贷需求修复进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5.5%的目标,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加强对新市民的金融供给,针对保障性租赁住房融资需求提供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长期仍需关注房地产宽松政策落地实施以及货币、财政政策稳增长的效果。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将逐步改善悲观预期,带动中长期信贷需求修复,宽货币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带来信贷总量的提升。

2月信贷投放偏弱,从新增贷款同比少增显示出当前实体信贷需求不足,未来仍需政策激发实体投资消费需求。分期限来看,短贷和票据融资稳增长,中长期贷款新增不足。 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新增录得4252亿元,同比增长6301亿元,环比减少8642 亿元,其中票据融资新增3052亿元,同比增长4907亿元,环比增加1264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 4593亿元,环比减少23831亿元,同比继续少增,较2021年同期减少10520 亿元。中长贷单月新增量为疫情以来较低水平,仅超2020年2月中长期贷款新增量。银行在1月发力投放贷款后,面临短期实体的需求不足,预期后续稳增长政策陆续发布,有望提振实体投资消费热情,从而促进信贷加速增长。

分贷款主体看,住户贷款需求疲弱,企业贷小幅增长。2月份,住户贷款录得新增-3369亿元,较2021年同期少增4790亿元,环比少增11799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录得-2911亿元,同比减少220亿元,环比减少3917亿元,即使在春节刺激下,居民消费动能仍然不足;中长期贷款新增-459亿元,继2009年以来首次为负,较2021年同期减少 4572亿元,环比减少7883亿元。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影响居民购房预期,整体销售低迷,各地发布的房地产政策或将边际改善市场需求,未来中长期贷款增长情况仍需观察。

2月份,新增企(事)业单位贷款12400亿元,环比少增21200亿元,同比多增400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录得4111亿元,同比多增1614亿元,环比少增5989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5052亿元,环比少增15948亿元,较2021年同期少增5948 亿元。新增企业中长贷在1月同比转正后,再次同比负增长,表明前期为储备项目的加速投放,当前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仍未恢复。未来伴随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地,企业投资意愿逐步增强,可以带动信贷规模稳步增长。非银机构贷款新增录得1790亿元,同比增长1610亿元,环比增长3207亿元。

截至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38.6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分部门看,居民存款减少,财政非银多增。住户新增存款录得-2923亿元,同比减少35523亿元,环比减少57023亿元;企业新增存款录得1389亿元,同比增加 25589亿元,环比增加15389亿元,企业存款受春节错峰的影响出现同比高增长。新增财政存款录得6002亿元,同比增加14481亿元,环比增加153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新增录得13900亿元,同比减少2200亿元,环比增加15736亿元。

2月存贷差为40.72万亿元,较上月增加13000亿元,同比由负转正,增长11094亿 元。存贷比下降至82.93%,环比降低37BP,同比超1.16个百分点。2月份贷款投放疲软,但“开门红”期间银行持续发力揽储,存款增长平稳,扩大存贷差,缩小存贷比。

2月金融数据低于预期,展现当前信贷需求不足,其中居民端因房地产风险影响购房需求,疫情反复影响消费需求,而企业端因成本上涨,投资意愿不强,在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当期信贷需求疲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GDP增长目标为5.5%,需要各方发力以共同完成该目标,年内贷款规模必将持续扩大。即使近期国外局势复杂,国内稳增长目标仍保持坚定,年内信贷扩张确定性强,银行有望实现业绩增长以带动价值提升。

2月社融数据显示,信贷需求偏弱,稳增长政策有待进一步发力。2月社融新增1.19万亿元,同比少增52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由于信贷增量偏弱。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300亿元;且信贷投放结构偏弱。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948亿元,反映当前实体融资需求仍然较弱,稳增长从政策面发力到基建项目落实,再到产生配套信贷需求存在滞后,实体需求恢复较慢。推测商业银行1月已基本投放了前期储备项目,在2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更多通过票据融资、短期贷款充量。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历史上首次负增长,反映2月居民购房及按揭贷款需求疲弱;从地产需求端政策放松到居民购房需求恢复仍需时间。预计在2022年5.5%的较高经济增长目标下,后续稳增长政策有待进一步发力,修复市场预期。

目前来看,未来稳增长政策发力的抓手主要是地产和财政,表现为地产因城施策,财政政策落地。当前地产核心症结在于销售承压。3月以来,30个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负增。未来关注各地因城施策对地产销售的拉动以及地产新发展模式的探索和落地情况。2月,“两会”提出的财政支出同比扩大2万亿元以上、减税降费2.5万亿元等政策仍未落地。预计随着政策陆续推进,稳增长力度将持续加大。3月8日,央行公告计划全年向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万亿元,增强财政可用财力,可将其视为政策的前哨。

宽信用预期仍在

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9万亿元,同比少增5343亿元,主要靠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拉动,财政前置效果显现,社融主要受到人民币贷款的拖累,具体来看,从表内融资来看,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084亿元,同比少增4329亿元,新增外币贷款480亿元,同比多增16亿元。信贷增长不及预期,主要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受房地产政策影响且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偏弱。

从表外融资来看,2月委托贷款压降74亿元,信托贷款压降741亿元,压降幅度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因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整体来看,非标融资监管政策仍较严格,但资管新规整改已结束,预期2022年整体表外融资的压降幅度会低于2021年。

从直接融资来看,2月新增企业债券3377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585亿元,分别同比多增2021亿元和减少108亿元,与政府债券新增加速相对应,说明基建发力效果逐渐显现。2月新增政府债券2722亿元,同比多增1705亿元,财政前置效果显现。2月政府债券延续去年10月以来高增的趋势,预计2022年前期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将继续拉动社融。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300亿元,其中票据融资规模同比增加4907亿元,中长期贷款规模同比少增1.05万亿元,反映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分部门具体来看,居民部门人民币贷款压降3369亿元,同比多减47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同比少增220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同比多减4572亿元,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因为居民按揭贷款需求减少,与房地产销售数据较弱相互印证,目前多地已对地产政策边际放松,未来需关注因城施策对地产销售端的带动作用。

企业部门短期贷款新增4111亿元,同比多增1614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052亿元,同比少增5948亿元,一方面是因为2021年2月基数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地产企业压力较大加之制造业企业资本开支和中长期融资需求仍然较弱。票据净融资额3052亿元,同比多增4907亿元,呈现托底冲量现象。

从存款端来看,地方债发行提速带动财政存款多增。2月末,M2余额244.2万亿元,同比增长9.2%,环比下降0.6%;M1余额6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6.6%,与春节因素和2021年基数较低有关。2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5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8%,增速环比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新增存款同比减少3.55万亿元,企业新增存款同比多增2.56万亿元,与春节错位因素有关。财政存款本月新增6002亿元,同比多增1.45万亿元,与2月地方政府债发行多增有关。

总体来看,2月社融数据大幅低于预期,主要因为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偏弱。未来一方面需要关注房地产宽松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如近期多地下调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等;另一方面,需要关注财政政策发力的效果,近期“两会”提出财政支出同比扩大2万亿元以上,未来随着财政政策的逐渐落地,企业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将得到修正,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逐步恢复,社融增速企稳反弹。对银行而言,信用收缩最快的阶段已过去,随着政策托底经济,经营环境将持续好转。

光大证券认为,“宽信用”预期仍可延续,继续看好优质地区小银行。尽管2月份金融数据受到一定的春节错位因素影响,但无论是1-2月份合计数据反映出的结构性问题,还是单月数据的大幅走弱,均反映出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居民端收入消费增长存在压力、城投部门融资较多但有效投资尚未形成。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报告中也提出了“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等表述。结合目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来看,近期降息的必要性已显著加大,不排除同时出现降准、降息的情况,以刺激总需求,稳定信贷投放。我们预估2022年贷款增量与2021年相比,将从“增量相当”转换为“增速相当”,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2万亿元左右,增速维持在11.5%左右。

在这一逻辑下,市场对于“宽信用、稳增长”的预期存在连续性,对宽信用政策进一步加码抱有较强期待。后续更多有利于形成实物工作量的相关政策仍将推出,目前仍处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过程中,“稳增长—稳投资—稳信贷”的逻辑依然成立。

随着银行板块进入年报披露期,平安银行首份年报业绩亮眼,业绩保持稳健高增,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四大行、常熟银行1-2月经营情况良好。3月9日,平安银行披露上市银行首份2021年年报,在规模、非息、拨备驱动下,公司净利润实现较高增速,同比增长25.6%。公司通过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优化,缓释息差收窄压力,全年息差小幅收窄9BP至2.7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同比双降,资产质量改善;拨备计提充足,具备充足盈利释放空间。常熟银行1-2月信贷快速扩张,营收、净利润增速大幅提升。前两个月实现营收16.68亿元,同比增27.94%;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25.64%,增速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规模加速扩张和息差企稳。2月末总资产较年初增8.07%,总贷款较年初增长5.80%;前两个月贷款净增量超去年一季度净增,规模实现较快扩张。同时,总存款较年初增长11.56%,揽储态势较好。不良贷款率0.81%,与年初持平,资产质量保持优异;拨备覆盖率为520.98%,处于上市行前列。四大行也发布1-2月经营情况,经营稳中有进、实现良好开局。大行公告主动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从政策面看,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压力,预计稳增长政策有望在地产和基建投资方面持续发力,带动市场预期修复。从基本面来看,行业业绩有确定性,潜在不良压力不大,财管管理业务转型加速将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资金面看,机构重仓持有板块比重在历史较低水平,进一步减配空间不大。当前板块仅0.59倍静态PB估值,处历史低位。因此,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银行板块估值修复行情值得期待。

关键词: 信贷投放 人民币贷款 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