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更坏的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今天想写三个主题:疫情、楼市、股市。
感觉一个比一个更坏,突然想到这个段子……
……
有密接隔离48小时,有确诊阳性隔离14天。
随着前几天上海大规模核酸混检后发现有阳性,这两天封闭14天的小区越来越多。
现在,上海所有商场停业,沿街底商非民生必需业态(超市、菜场、水果店),也关得七七八八。
今天去超市囤货,发现绿叶菜基本被抢光了……
我司小伙伴超2/3小区已被封,只能继续SOHO。
我司写字楼下午起要48小时内核酸才能进入,我趁前天做的核酸没过期,赶紧把重要资料,连同开发票的打印机一起搬回家。
要是长期不给开票,工资也要发不出了……
但我的合作伙伴主要在深圳,基本全停摆,就算发票寄过去,可能也不能马上打款……
我住的小区还没封,但两道边门下午起全封闭,只留正门进出。
下午保安刚把门口的临时快递架搭起来,突然有梦回2年前的既视感……
全国疫情越来越严重,现在到底什么情况?要一直没完没了动态清零下去,还是会趁机解封?
今天张爸的一段微博,我比较认同。
核心观点如下:
一、内地这波源头是香港第五波,主要是奥密克戎BA.2,3月1日新增119例,到12日猛增到3122例,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如不加强防控,很快会大幅扩散。
二、之前被广泛赞许的“上海温度”,因抗疫紧张度突升而有所下降,但依然在尽可能精细化管控筛查,继续带头为全国探索防疫和民生的平衡点。
三、香港此轮死亡绝大多数是高龄或有明显基础疾病,只要免疫功能正常,打过任何品种2-3针疫苗,“基本都没事”。
四、分析上海、香港、新加坡、英国数据,发现充分接种疫苗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已低于普通流感。
5、海外低死亡率是以过去2年大规模医疗挤兑和人员死亡,被迫实现群体免疫为代价的,我国高龄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很高比例害怕疫苗副作用没有充分接种,如马上开放,定会造成严重医疗挤兑和过度死亡。
6、动态清零策略是眼下不得不为之的权宜之计,不会一直这样下去,但全面开放前,必须满足几个基本条件:
1、老年人普遍接种3针疫苗;
2、新冠口服特效药广泛供给;
3、廉价的居家检测试剂广泛供给;
4、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
作为普通群众,我们眼下能做的:
1、相信党和政府能获得的全面信息和科学决策能力比我们个人高得多,听从政府安排,不要叽叽歪歪乱带节奏,大家都不容易。
2、还没打疫苗的,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尽快去打。老人的接种率上不去,我们永远不可能开放。
……
股市连续大跌太吸睛,很多人忽视了一条重要楼市信息。
2月社融增量不及预期,剃除春节导致的季节性因素,依然让人心忧。
其中,企业长期贷款、居民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了下降。
企业长期贷款明显下降,短期贷款明显增多,说明实体经济景气度偏弱,很多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不愿借入更多长期资金,更愿筹集短期资金应对现金流压力。
居民短期贷款下降,主要受疫情、共富、降薪/失业,包括股市楼市低迷的影响,透支消费更趋谨慎的结果。
但这两个数据,历史上经常出现同比/环比负增长,主要衡量的是短期经济景气度。
但居民长期贷款出现明显负增长,是有历史统计以来,破天荒第一次。
即使08年4季度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居民长期贷款数据也只是零增长。
所谓居民长期贷款,主要就是房贷。
合理解释只有两个:
一是2月居民购房意愿明显下降,愿意贷款买房的人少了。
二是2月更多房奴选择提前还贷,把贷款余额总量降下来了。
理论上说,这并不能100%推导出楼市低迷的结论。
可能更多人是全款买房呢?
但你摸着自己乳房仔细想想,这两年,不加杠杆,可以轻松拿出全款的人,是变多还是变少了?
过去这些年造富最集中的几个行业:金融、互联网、医药医疗、教育培训、娱乐传媒,都受到严重冲击。
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和“去投资化”的大趋势,我从17年就开始叨叨。
但那些年因货币超发、货币化棚改、加上人口拐点没到,城市化红利还有余温,很多城市房价还在一个劲涨,很多人不当回事,继续买买买,楼市关注度一直非常高。
我的10W+爆款文章,多半和房子有关。
2020年起,“鹤岗化”成为年度热词,我开始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楼市话题的热衷程度明显下降。
2021年更明显,我偶尔写楼市话题,都没引起太大反响。
全国范围看,楼市赚钱效应普遍消失,反而套牢喊苦的人越来越多。
从阿里法拍房数量激增可以窥见。
2019年,阿里平台法拍房只有50万套,2020年猛增到127万套,如今更是增加到168万套。
最典型的是郑州,去年郑州经历疫情严重+暴雨淹城double kill,原本就过于激进的楼市更加撑不住了。
过去半年,郑州上网法拍房数量翻了一倍。
今年GDP目标是5.5%。
过去10多年,两会官宣的全年GDP目标,基本都能实现。
偶尔有两年,落在增长区间下限。
5.5%目标,是之前所有金融机构预测值的上限。
可以预见,在消费和民间投资相对乏力的大环境下,今年会上马更多政府投资项目。
同时,各地楼市调控政策也会“因城施策”,可能有所松绑。
还是郑州最典型,不仅首付要求和房贷利率明显下降,而且限购政策也有实质性放松。
真·撑不住了。
有人担心:夜壶重新端起来,会不会历史再次进入循环,引发新一轮暴涨?
基本不可能。
货币超发、货币化棚改、城市化和人口红利这些基本面因素,都已不支持了。
官方目标是别崩,地方财政基本hold住,但也绝不允许大涨。
刚看到新闻,截至今天12点,吉林还有未计入确诊人数的新冠初筛阳性3868例……
再这样下去,今年5.5%目标,就有点……
买房建议说过多次,嘴皮都磨破了:
如果调控放松,楼市明显回暖,小城市手里多余的房子,是卖出的最好时机——甚至可能是最后的逃命机会。
人口持续流入的中心城市,本来房价要么没怎么跌,要么跌幅有限,调控放松,则是刚需上车好机会。
很可能今年人口就要负增长了,往后,房不在多,在精。
……
虽然我家股票基金都用室友账户买,但她平时基本不看不管。
上周五公司群里又在热议暴跌,室友登录股票软件一看,被夸张的浮亏数字惊呆了,和我大吵一架……
亏损主力,当然是丐帮。
然后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还记得2015年的第一场高温天吗?
没啥用,室友还是情绪激动,指责我乱投资,把辛苦赚来的钱都亏光了(其实并没有)。
我说你看到的,只是表象。
去年年中起,大家应该能从我文章里明显读出悲观情绪。
那时起,我就不断给权益投资做减法。
还有浮盈的一些板块,比如美股、有色、军工、原油、新能源,都在不断减仓甚至清仓,之前文章多次写过。
减仓比例,差不都有1/3。
那些已深套的消费、医疗、港股、丐帮,不再加仓,但也保证继续恒定市值,网格交易。
结果,原本只占3成的丐帮,被动加到4成……
去年底,我把一部分减仓资金,连同一部分固收,买了金额比较可观的年金险,彻底锁死长期利率。
今年一月,我又把二套房贷提前还清。
哪怕只有5.4%左右的利率,我也不看好,不想再负担。
详见:《老乡,我先撤了!》
去年下半年以来,理财自媒体和教培行业的监管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剧变,加上理财市场持续低迷,我也不得不对公司进行“结构性优化”。
这一切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对短期未来表示悲观。
就像我多次说的2022关键词:苟
然而开年不到3个月,无论俄乌开战还是疫情反复,情况变糟的速度,还是超预期。
特别是丐帮。
现在的恐慌局面,已超15年股灾。
毕竟,A股还有跌停板。
港美股可以一天就给你跌骨折……
因为更多资金拿去买年金还房贷,短时间内,家里后备弹药不多,结果丐帮一跌再跌,每跌10%-12%,我做一次网格补仓,补足恒定市值。
补到今天,也快没钱了……
反正割肉是不可能的,接下去,深度套牢的我,也准备和大家一起躺平啦~
话说回来,我能这么淡定,一是没加杠杆,二是就算长期持有丐帮,也不影响我正常生活,这才是保命王道。
连腾讯阿里都在“结构优化”,前两年光景好的时候,刚在北深杭上车,package大几十万,月供好几万的码农,如果一夜之间被“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