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就想写点这方面的东西,后来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以及数据支撑,结果不了了之。昨天下午,终于出现了我想要的数据了。

央行公布了2月金融数据,市场哗然。原因很简单,除上个月跌入负值的M1外,其他数据完全不及预期。

以上都是小儿科,重磅的数据是,2月份人民币贷款中的"居民中长期贷款"项成了-459亿元,而该数据也是近15年首次跌成负值。

居民中长期贷款,即以中长期消费贷款为绝对主体,这部分其实就可以理解成,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布衣周老板认真查找了之前做过相关的统计,这种情况极为少见,该数据历史上曾有两次明显的低点。往往只会出现在当年甚至是未来几年信贷周期的极低点。

第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第二次是2020年疫情期间。

以上两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正面冲击有多严重,咱就不做过多解释了,但即便当时那么惨烈,该指标也仍未出现过负值。

这次,出现了负值。什么意思?问题大了。

简单来说,前段时间的定向放水成效不明显,现在的情况基本是“最坏了”,坏到连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在储备子弹准备放贷了。

再结合这几天开会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5.5%,其实不低的。也就是说,大概率即将要开启一轮比较强烈的信贷脉冲上升阶段。

问题来了,从定向放水到全面放水,将往哪个方向大放水呢?

过去十多年的反复尝试,目前能行得通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只有房地产,毕竟勤俭节约,是刻在咱们中国人基因里的东西,要让中国人肆意大规模贷款消费的路径几乎不存在。

再反观当下,从2021年末起楼市就暖风不断,宽松声频出。

从加速放款到下调利率,从购房补贴到提高公积金额度,从"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到"合理满足购房者需求"……

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推演,是又要启动房地产了吗?

在小伙伴看来,如果政策制定者保持清醒的话,应该明白在现在这个阶段用房地产去刺激和拉动,跟饮鸩止渴没有太大区别。

基于上述前提,布衣周老板做一个比较大胆但不一定对的判断:如果今年的基建刺激不理想,现在地方也非常谨慎,出口大概率也会回落;那么排除了所有的可能项后,剩下的那一个再不可能也会是答案。

那么,会有以下两个可能。参照2015年那次通过一轮人造牛市来刺激经济和消费,毕竟除了房产和基建,再也没有其他地方像股市这样,能够形成如此之大的蓄水池和财富效应。

当然,2015年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人造牛市的结果,仍然是最后钱流向房地产,结果更差,管理层不可能走这条路。

另一种可能,直接放水楼市。

小伙伴,你们看明白没有?抄底的机会来了。(3月12日下午)

关键词: 银行业金融机构 再也没有 人民币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