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广州俊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股股份”)的风险提示性公告》,称俊股股份主营业务停滞,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截自俊股股份公告
俊股股份是一家新三板挂牌的美妆企业(曾用名“皇瑞股份”),旗下拥有欧博尔、姿言、蔻妮儿等品牌。其中,欧博尔曾年入1558万元,销售额占比一度超过60%,为销量最大的品牌。
(相关资料图)
2023年上半年,俊股股份营收为零,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79万元,公告称,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受近年整体经济低迷影响,公司业务转型受挫”。
多年来谋求转型的俊股股份,至今仍未走出“ICU”。
从年入2000万到营收为零
化妆品毛利率低至13.33%
公开资料显示,俊股股份成立于2009年,曾主要通过自有及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向美容院及经销商销售专业线美容化妆品,品牌包括欧博尔、金粉丽炫、蔻妮儿、丝碧澳妮、植澳、OHP等。
2015年至今,其经历过辉煌,也跌入过谷底。
据俊股股份历年财报,其营收曾于2016年达到巅峰——年入2691万元,同比增速高达153.69%;同年,其净利润增长282.55%,至163.9万元,扭亏为盈。
2017年至2020年,其营收基本在1600万元至2100万元间震荡。2021年及2022年,其营收急转直下,这两年分别下滑61.49%、97.14%,至2022年,其营收仅为18.87万元。2023年上半年,其营收为零。
自2017年起,俊股股份连续6年亏损,净利润最低曾达到-945.5万元。至2022年,其归属净利润为-123万元。
数年间,俊股股份的业务也从专业线拓展至日化线。
2017年,此前主要经营专业线品牌的俊股股份,开始运营环球美淘事业部,增加日化产品系列,并逐步产生收入,当年,其日化系列营收为138万元,占比8.19%。2018年,其日化产品收入较上期增加684.71万,主要原因是推广姿言、优肌源等中高端品牌。
至2020年,俊股股份的日化系列营收达到历年巅峰——达806万元,占比46.99%,增幅明显。2021年,其化妆品(此前财报将这一品类统归为“日化”)营收虽下滑至599万元,但占比已超过90%。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贡献主要营收的化妆品系列,毛利率已低至13.33%。
转型,
是“解药”还是“毒药”?
过去10余年间,俊股股份的业务曾发生过多次变革。从业绩表现来看,其转型并不如意。不过,在它身上,可以看到万千中小企业的“影子”。
转型跨度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对于俊股股份而言,品牌一直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15年,仅欧博尔就贡献了69.65%的营收。
但尚未在品牌端形成较大优势的俊股股份,在2016年就将目标定位为“逐步实现打造国内领先美容化妆品B2B平台”,即自有APP环球院妆、环球美淘等的开发。
2017年至2019年间,其财报的大事记里多次记载了“环球院妆入驻广州国际美博会,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等。2018年,为了研发环球院妆APP等,当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上涨174.78%,达到-283.64万元。
而这一自营APP并未能产生预期收益,反而让客户流失。2018年财报提及,公司亏损的原因之一,系仍处于向线上平台转型过程,部分代理商无法适应,流失部分客源。
2021年,俊股股份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拟改变经营战略,向供应链业务转型。财报透露,其转型的供应链业务在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等方面存在诸多掣肘,导致发展一度停滞。至2022年,其营收降幅达到97.14%。
大跨度的转型,让公司的发展未能跟上步伐。
核心壁垒不高,化妆品并未能成为“解药”。
一直以来,俊股股份实施轻资产运营战略,重点专注于品牌推广、营销渠道等环节,本身不从事生产,产品全部采取委托加工的模式。
这一模式,虽在行业较为普遍,但对于未建立起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而言,“进退失所”。
俊股股份就曾在财报里提及,2017年,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他品牌侵蚀了公司部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导致院线系列产品的营收下降。
虽然在之后,其将业务线拓展至化妆品,但化妆品并未能如期拯救业绩。过去数年间,俊股股份的化妆品业务的顶峰在806万元,尚未突破千万,并不如此前专业线的业绩强势。
同时,在2017年至2020年间,俊股股份的毛利率几乎在40%以上,这一毛利水平尚且让公司连年亏损。2021年,其化妆品业务的毛利率低至13.33%,更难以维系利润。
一批企业倒下
行业进入新周期
除俊股股份正经历“至暗时刻”,不少美妆企业已“深陷泥淖”。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着20年历史的深圳冠达印刷厂已完全停止生产,其主营各种品牌包装业务,服务的美妆客户包括植物医生、完美日记、欧莱雅等。同时,安瓶生产企业深圳市景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于近日发出停业通知。更早之前,南京菲兰化妆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其是blings、贝丽丝香水的代工厂。
不止国内企业,部分国际品牌同样“处境堪忧”。据《化妆品观察》此前报道,今年上半年,已有8个海外品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或倒闭(详见《又一波美妆品牌“消失”!》)。
与之相反的是,头部美妆企业却迎来了更强劲的增长。国际企业如欧莱雅,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3.3%,全年业绩或将首破3000亿元。
国内企业如珀莱雅,上半年营收35.45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65%,向上趋势明显。
“化妆品行业已进入‘分化阶段’,”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谈到,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出现不平等增长和发展的现象,即K形分化。
这种分化的形象比喻是基于字母K的形状。K的上半部分表示经济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或公司,它们能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从中获益。而K的下半部分表示增长较慢甚至衰退的行业或公司,它们可能受到新的竞争或变革的影响。
他进一步表示,K形分化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进步的差异等,“从营销驱动走向科技驱动的化妆品行业,已步入新周期,接下来,行业洗牌会加剧”。
注:文中未标注图片皆源自摄图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