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五一假期收官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不仅火的一塌糊涂,在豆瓣上也收获了近五年国剧最高的9.5分。

男主范伟从中年到暮年的生动演绎,让观众们确信,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有一个叫桦林的东北城市,里面有一个叫王响的平凡爷们,正在和被打了响指的命运,用力地掰着腕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响这个角色,是主创团队按照范伟过往角色的形象和气质,量身定制的。而范伟身上,也交织了很多王响的影子……

(本文有轻微剧透,请酌情阅读)

工厂改制前的大工匠

《漫长的季节》中故事主人公王响,下岗前是一名火车司机,现如今是个开出租车的小老头。2016年,他在帮妹夫解决一起肇事逃逸事故时,意外发现和18年前儿子“自杀”相关的线索,并开始和熟识的退休警察一起追寻当年那起碎尸案的真相。

单从这段梗概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很带感的故事。然而,豆瓣一条高赞短评,却暴露了它的底色:好看的不是命案,是命运!没错,剧集主要聚焦了以王响及他的“老年追凶三人组”为核心的东北一代人的命与运。

1998年,人到中年的王响意气风发,既是火车司机,又是劳模,优越感满满:下火车得第一个下,家里做饭时能有锅包肉这些硬菜,甚至在宿舍区看见老太太翻垃圾,都会背着手上去批评几句,“埋了吧汰的……桦钢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火车司机相当于那会儿工厂里的大工匠。我们胡同里住的大工匠,都是在家吃小灶的,特别有优越感,我能捕捉到他们那个状态。”范伟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王响一角,让同为经历过那个年代东北人的自己感同身受:“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我爸和我哥的影子。他们当年就在沈阳的一家国营毛纺织厂上班,一腔热血、意气风发,后来面临下岗的无措,以及尊严等各方面的落差,我能历历在目,小时候满胡同都是那样的男人。”

然而,正是在那一年,命运毫无预兆地打了个响指:工厂摇摇欲坠、城市发生碎尸案、儿子莫名自杀,这些变故,把王响“封印”在了1998年的秋天,一直没能走出来。

下岗开出租的小老头

2016年,步入老年的王响开起了出租车。被生活磨平棱角的他,早就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高人一等。即便内心还有些“鸡贼”的心眼儿,但也仅限于老哥几个之间。对陌生人而言,王响只是一个和气甚至有些慈祥的小老头。

他与世无争到了“无我”的境界,即便给互有好感的巧云买花,阴差阳错碰见了同样在买花的情敌,他仍然开车把后者送到巧云面前,甚至把自己准备的那一束鲜花拱手送给了对方。

18年来,年龄、身份、性格、家庭……王响的一切都变了,而唯一不变的,是他身上始终穿着的死去儿子送他的红毛衣。儿子到底有没有杀人,以及儿子真正的死因,成为了王响内心最深的执念。

因此,当有相关线索出现时,对一切都很淡然的他,竟然驾着出租车一路狂飙,不仅最终逼停了套牌车,甚至把肇事司机撵进了玉米地……那是王响始终迈不过去的坎儿,他一定要追查到底。

按照剧中设定,老年王响和范伟的实际年龄更为接近,但范伟却认为演老年王响难度更大:“老年王响更加复杂、更加有心思了。需要他表面上温和一些,比较外露的性格也要收一收了。他自己也在做调整,跟中年王响相比像变了一个人。演员其实挺怕演这种貌似平淡的戏的,他外表看着平淡内心不能平静,我觉得这是挺难演的。”

范伟还表示,王响的老年妆一看就特别让人心疼,“有点像我们整部戏的风格——王响到了老年总是笑眯眯的很慈祥,但这张脸看上去又特别苍凉,感觉隐藏了好几层意思在里头。”

用执念和幽默感对抗苦难

有网友留言,《漫长的季节》披着悬疑剧的壳,讲述了近20年的岁月和时代变迁,给人留下的痕迹。

经历了家庭与事业双重巨变的王响,是如何熬过来的呢?除了对儿子死因一探究竟的执念外,东北式的积极乐观也支撑着他度过了这个漫长的季节。

剧里有一个细节让观众乐不可支。王响在看了儿子写的现代诗后,认为诗就应该合辙押韵的他,根据儿子诗篇开头的一句,即兴创作了首让人哭笑不得的“打油诗”:“打个响指吧,吹起小喇叭,嗒嘀嗒嘀嗒。”

“这本来是一个苦难的故事,但我们用温暖的方式来讲。其实这种讲述方法代表了东北人的生活态度。即使遇到再多再大的苦难,依然能够乐乐呵呵地去面对它。”范伟认为,东北人的特质就是,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干嘛自己憋屈,“可能由这样东北人组成的、发生的故事,和别的地方发生的故事就不太一样”。

在终于解开心中谜团之后,释怀了的王响恍惚间看到了18年前开火车的自己,他跟在后面大声提醒,“往前看,别回头!”

这是老年王响的人生感悟,回首时人生几多风雨,但正如同东北短暂而明媚的秋季,纵然寒冷,时常有阳光普照。这阳光,是王响卧轨时的一声婴儿啼哭,是巧云最终选择留在自己的身边,是拼尽全力终于解开了苦苦追寻多年的答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