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推出23条综合保税区改革举措
为进一步促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日前围绕政策供给、功能拓展、手续简化、流程优化、制度健全5个方面推出23条改革举措。具体来看,上述改革举措主要包括调整优化检验检疫作业模式、简化生产用设备解除监管手续、实施卡口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境外退运货物监管、支持保税维修提质升级以及调整重点商品管理措施等。
以综合保税区为主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特殊区域171个,其中综保区161个,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
【资料图】
在功能业态拓展方面,相关改革举措包括推动保税维修目录动态调整,将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低风险产品纳入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支持综保区开展航空飞行模拟器、大型医疗设备的保税培训业务,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做大保税培训规模;以及允许免税店货物经综保区从境外进口,便利企业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免税保税衔接发展等。
东疆综合保税区加速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东疆立足功能和政策核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创新引领,加速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核心产业聚集优势凸显,发展底气越来越足。
作为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全国租赁产业聚集区及策源地,东疆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巨头在此投资和布局业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疆完成61架飞机、84艘船舶、2座海工平台租赁业务,新增跨境租赁资产价值48.1亿美元,增长25.6%;国能租赁、三峡租赁等企业在东疆增资64.1亿元,东疆租赁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在租赁业形成聚集效应的同时,东疆商业保理行业也逐渐成为新金融产业发展新引擎,新设企业丰富多样,企业增资纷至沓来。
据了解,东疆融港区、综合保税区、自贸区于一身,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网络货运等重点发展行业,而上述行业与商业保理业发展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东疆以创新寻找保理行业发展机遇,以招商促进行业聚集,以服务推动生态优化,在商业保理行业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综合保税区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综合保税区行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一样,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与保税区一词之差,却功能更为齐全,它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后,成为更为开放的一种形态,也更符合国际惯例。
综合保税区在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潜力巨大。以内陆地区的四川省为例,2021年四川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6189.2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值的65.1%,以不到全省十万分之三的面积,创造了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进出口。其中,成立于2010年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已经实现了两个全国第一:一是已经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第一位;二是连续两年在海关总署发展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位。
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74个综合保税区在加工贸易方面表现突出,共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值1.73万亿元,占同期全国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值(2.67万亿元)的64.8%。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等地的综合保税区吸引惠普、富士康、三星等一批高端产业及配套制造企业落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占当地外贸进出口的比重均超过60%,实现了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也成为所在省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
在河南,新郑综合保税区以仅仅5平方公里的面积成功推动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省外贸翻倍高速增长:新郑综保区进出口值已经从2011年的不到47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4700亿元,实现了“十年连增”和“百倍翻番”,约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六成。可以说两个领先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强有力地支撑了内陆地区两个大省——四川省、河南省的外贸进出口。
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有统计数据的159个特殊区域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19399.79亿元,其中出口9697.79亿元,进口9702.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6%,7.69%和2.74%,进出口和进口增速优于全国同期水平。同时,我国特殊区域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19.62%,17.17%和22.89%。
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区域的外贸进出口增速略优全国外贸,好于预期。但也仍然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因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加工贸易订单减少造成的进出口和出口增速继续减缓,出口增幅低于全国同期的趋势,稳外贸稳规模、稳外资增动能的任务艰巨。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季度,我国159个投入运行的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区域实现外贸进出口累计19399.79亿元,增速高出全国0.4个百分点,其中147个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5082.71亿元,同比增长4.98%,9个保税区实现进出口4050.94亿元,同比增长4.64%。综合保税区和保税区的进出口分别占同期全国特殊区域进出口总值的77.75%,20.88%。
保税区加快转型
“十四五”时期,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综合保税区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从传统的“国际要素接口”向“开放经济枢纽”转型。
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业务运行架构。推动综保区由原来的“两头在外”为主,转变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并重的经济功能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促进贸易便利化,优化全流程监管。借助智慧化、智能化监管手段,建立更加贴合企业实际的监管体系。
三是助推高质量发展,支持功能业态拓展。加快建立适应高端制造业和研发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增强区内外产业联动,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推动健康有序发展。五是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强化配套保障。从制度层面为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2023-2028年中国综合保税区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对中国综合保税区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由中研网撰写揭示了综合保税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如您想了解关于更多综合保税区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综合保税区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