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舌尖”上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昨天,《烟台市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力争做强百亿级企业6家,全市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400亿元,擦亮我市“中国食品名城”名片,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预制菜产业名城”。

筛选泉源、鲁花、仙坛等10家链主企业以及德丰、欧果、民和等25家骨干企业,重点培育苹果、花生、白羽肉鸡、生猪、龙口粉丝、宠物食品以及预制菜等“6+1”产业链;


(相关资料图)

力争培育营业收入过200亿元的园区1个,行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以上,建设省级创新平台6个;

积极推动食品加工产业由自发式生长向链条式、集群化、园区化发展转变,争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取得更多突破,建设具有行业领先的产业基地;

……

《方案》字里行间展现出以“线”串“链”,补链、强链,加快食品产业专业化集聚,推进现代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担当。

食品产业链是烟台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被列入“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因此,《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市食品产业链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路径,将全面提升烟台食品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高端延伸

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发展食品产业,烟台有实力、有底气。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农字号上市企业15家,已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食品产业集群。

有长处,但也有短板和不足。烟台食品产业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比如,全国5家白羽肉鸡上市企业,我市独占4家,但全市年产成品鸡仅3.41亿只。

因此,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必由之路。《方案》聚焦推进苹果、花生、白羽肉鸡、生猪、龙口粉丝、宠物食品以及预制菜等“6+1”产业链体系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积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具体到各项具体举措,可谓亮点频现,颇为吸睛。比如,在白羽肉鸡产业链方面,全力打造“国家级禽蛋(白羽肉鸡)批发交易市场”, 建成全国重要的高端肉鸡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市场交易集散地。

在宠物食品产业链方面,以莱山区中宠产业园和中宠股份为引领,推进宠物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宠物乐园、主题酒店、直播基地、宠物影视等新业态,着力打造百亿级宠物产业集群。

在预制菜产业链方面,依托我市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龙大美食、蓝白等龙头骨干企业,瞄准“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打造一批预制菜头部企业。

向园区聚集

培育“三大核心”产业园

现代农业园区是聚集智力创新要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方案》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倾斜,吸引高端项目、优质企业向园区聚集”,充分彰显了对园区的重视。

按照《方案》,我市将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抓手,以市场为主导”的原则,通过组织、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中,到2025年,重点建设莱阳食品工业园达到国内一流园区水平,建设招远粉丝产业园、莱山中宠产业园等园区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莱阳食品工业园全力打造全市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带动食品企业向现代化食品制造优化升级,打造综合、全方位服务的示范园区。到2025年,园区产值突破300亿元,为莱阳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城助力。

招远市粉丝产业园围绕粉丝、花生等主导产业,打造品牌价值、影响力。到2025年,产业园总产值达26.2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21.30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比重达81%以上。

莱山区中宠产业园规划建设“四区一心”,即宠物食品产业园区、宠物药品&保健品产业园区、智能宠物用品制造产业园区、宠物小镇文旅园区及现代化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宠物产业新高地。到2025年,产业园总产值超过60亿元,入园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经营企业超过15家,力争打造1-2个知名品牌。

向体系转变

“9个一”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

《方案》还提出,实行一链长、一链办、一协会、一基金、一轴心、一节会、一平台体系、一配套政策、一专业化团队等“9个一”工作机制,通过体系化配置产业要素,促进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食品产业链链长由市级领导担任,烟台市食品产业链办公室(简称链办)设在市农业农村局。

《方案》提出,在莱阳市预制菜产业联盟、烟台市预制菜产业协会先后成立的基础上,对尚未成立协会的“6+1”产业抓紧协调推进,力争各重点产业均成立相应产业协会。

按照《方案》,我市将依托莱阳国际绿色食品城项目,设立30亿元食品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以莱阳市食品工业园为依托,打造莱阳食品加工产业核心区1个轴心,联动发展莱山等7个关联区市,同步推动其他区市X个特色产业园区协同集聚发展,全面构建“1+7+X”产业空间布局。

《方案》提出,举办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暨中国(烟台)国际果业博览会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会议,实现精准招引。

在平台体系方面,我市将推进蓬莱区国家级禽蛋(白羽肉鸡)交易平台、莱山区国家级小动物交易平台等国家级交易平台申报创建工作。

根据产业链发展需要,我市将全面梳理相关部门已有扶持政策,支持产业链发展和产业招商,鼓励各类金融资源流向食品产业。

此外,《方案》提出,加强各区市产业专班力量,推动企业专业化团队建设,打造专业化团队。

人间至味 烟台预制 2023烟台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6月14日,由烟台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人间至味,烟台预制”2023烟台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媒体记者深入烟台各区市,针对烟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集中采访和宣传,整个采访报道将持续到6月底。

作为农业领域改革开放最早、产业融合发展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烟台既是全国知名的水果之乡、水产之乡,也是全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最强的地级市之一。

同时,烟台是全国五个“中国食品名城”之一,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5家。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企业达139家,食品产业成为烟台五大过千亿产业集群之一。

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历史基础还是现实条件,烟台发展预制菜产业,都有得天独厚的底气与实力。

站在预制菜产业的新赛道,烟台提前蓄力发力,崛起了一大批规模化预制菜生产链条相关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2年,烟台市预制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98.4亿元,直接吸纳就业超10万人,年带动农民增收超50亿元。可以说,烟台已稳居全省预制菜产业第一梯队,跻身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助推构建高效协同的预制菜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全面配套物流、仓储、包装、电商、金融等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区域内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并进一步提升烟台预制菜在国内的影响力,彰显烟台预制菜产业升级的信心与决心,烟台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这次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近年来,为助力预制菜产业提前“出圈”,烟台坚持政策供给赋能,把政府主导作为增强产业活力和发展动力的源头驱动力。2022年11月,烟台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烟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2025)》,推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企业倍增、技改提升、项目招引奖补、品牌培育等5项计划,强化组织、要素、服务、监督等4个保障。莱阳市、龙口市、栖霞市、牟平区也相继出台相关地方性政策,积极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在市场的推动与政策的加持之下,目前烟台市已经有龙大美食、春雪食品、仙坛股份等8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成功上市,企业市值达507.5亿元。全市创建中国驰名商标9个、知名品牌9个,拥有“龙大粉丝”“鲁花花生油”等4个中国名牌,“春雪鸡肉”“龙大花生油”等9个山东省名牌,“一枝笔”“天鹭”等15个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

本次主题系列采访,也将自此展开,媒体采访团将切实走进预制菜企业中去,从它们的企业优势、创新思路、品牌打造、龙头带动,以及烟台预制菜整体产业发展的上、中、下全产业链条等多方面进行最新情况的深度采访报道。

同时,为了让烟台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全国更好地呈现,本次系列采访将与国内权威媒体平台及本地官方媒体共同开展宣传,并联动中央、省市重点新闻网站陆续推出相关报道,以网为媒,“云”端传播烟台预制菜产业的“高光时刻”。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刘学 刘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