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与不健康饮食习惯相关。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补充,可以为儿童提供能量及营养素,然而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零食让家长们头疼不已,为了挑选健康的零食,家长们需补齐营养知识短板,并引导孩子养成科学膳食的习惯。

高油高糖零食受到儿童偏爱


(资料图)

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胃容量小,加上活泼好动、消化快,容易感到饥饿。在不影响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选用零食可以为儿童提供能量及营养补充。

零食指的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少量的食物和饮料,目的是补充正餐摄入的不足。《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明确,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儿童青少年的食物摄入要以正餐为主,零食不可以代替正餐。

《叮咚家长买菜报告》显示,90%以上的家长认为可以适当吃零食或购买更健康的食物替代零食。其中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零食选择更为“放纵”,他们购买冰淇淋、果蔬干、肉干、糖巧等常规零食的比例更高。

日前,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开展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儿童预包装零食消费调查并联合发布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超6成受访家长表示孩子每周吃零食次数在3次及以上,其中,22.09%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每天都吃零食,仅2%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几乎不吃零食。

在选购零食种类方面,受访家长主要选择奶及奶制品、糕点类零食,占比均超过五成,其次是炒货及坚果类、肉干鱼干类零售,分别占33.91%和29.35%。但受访儿童则偏爱高油高糖食品,主要会选购饮料、冷饮类,糖果、果冻、布丁类以及膨化食品类,分别占48.99%、41.74%及39.9%。

在对儿童进行调查时发现,60.44%的儿童最关心零食本身是否好吃,极少有受访儿童会关注零食配料和营养成分。

校门口小卖部是儿童购买零食的主要场所,购买习惯易受家长和老师影响。52.19%的受访儿童表示会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购买零食,其次是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零食专卖店。36.70%的受访儿童表示最可能让自己改变零食购买习惯的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次是老师,还有13.30%的受访儿童表示不会改变购买习惯。家长经常给孩子选购奶及奶制品作为零食,但仅有5.03%的受访家长能准确分辨灭菌乳、调制乳和配制型乳饮料的区别。

儿童零食分级要搞清

零食占儿童一天营养素能量摄入的10%—15%。近年来,随着儿童营养和科学喂养等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将儿童的零食分为3级: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

可经常食用是指低脂、低盐、低糖类食物,包括:奶和奶制品,内含优质蛋白有助于生长发育和骨骼成长;新鲜的应季果蔬,可以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膳食纤维,增强体质;坚果类,营养价值高,增加饱腹感;谷薯类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是很好的能量来源。

可适当食用的零食(每周1—2次)主要是含有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的食物,包括:果干类,如葡萄干、苹果干、香蕉干等;简单处理的肉干类,如牛肉干、鱼片、鱼罐头、肉脯等;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饮料。

限制食用的零食多是一些高糖、高盐类的食物,如膨化食品、冰淇淋、汉堡、炸鸡等。这类零食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1次;而学龄前儿童建议每月食用1次,或者尽量不食用。

三“少”二“无”要牢记

儿童时期的均衡营养膳食将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专家建议,家长应当主动多途径、多方式获取科学膳食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帮助孩子建立优良饮食结构。如果孩子有过敏史,家长在选购儿童零食时更须谨慎,要看清食品配料表。

一少盐。盐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人们平常所吃的“盐”化学名为“氯化钠”,是由钠和氯组成。钠是人体正常工作所需的元素,但当饮食中的钠过多时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对肝肾造成损伤。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2—3岁幼儿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

二少糖。大多数儿童零食中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糖,这也是吸引儿童的原因。但摄入过量的糖不仅会增加儿童龋齿的风险,也会增加儿童额外的能量摄入,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儿童零食中,除了常见的蔗糖、白砂糖,还需要关注麦芽糖、乳糖、葡萄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蜂蜜等其他糖类物质。

三少油。摄入过多油脂容易导致肥胖,肥胖不仅是导致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还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低脂肪的零食。家长在选购儿童零食时,可以通过查看食品配料表,选择低脂的产品。

此外,儿童零食选购时还需关注反式脂肪酸和有无辐照处理。

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对健康不利的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反复加工的食物。反式脂肪酸在体内大量沉积,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发生。《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明确要求,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有很多别名,如氢化植物油、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脂肪、起酥油、植脂末、奶精等。因此,购买零食时要注意营养成分表,其中会标明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

辐照工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灭菌工艺,能延长产品保质期,但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等,容易造成营养素流失,不能保证儿童的营养需求。在《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中明确要求,儿童零食所使用原料不应使用辐照或微波处理。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3年06月08日06版)

(责编:高 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