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三角

又称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或者称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

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其他资料:

关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初,弗莱明和蒙代尔认为: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完全独立、汇率稳定三项目标中,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这一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三角”。克鲁格曼在199B年初发表的一篇讨论亚洲金融危机的文章中,也谈到“蒙代尔三角”的问题,他称之为“The eternal triangle”(永恒的三角形);国内学者易纲总结为“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并且提出X+Y+M=2定理。

美国财长斯诺访华也传达了同样的观点。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要扩大对外开放,从中国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应该实施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灵活的汇率制度。政府不要干预过多,否则不可能存在比较独立的货币政策。关于央行的此次紧缩银根的行动,国内有看法认为,央行最终选择提高准备金率来控制过快的国内信贷增长,这种选择显然受到我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约束,汇率稳定优先的考虑使得央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事实上,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目前我国M并不等于1。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影响生产和消费的渠道并不畅通,没有形成市场供求决定意义上的利率。按照“先利率,后汇率”的开放原则,利率的市场化比汇率放开更紧要。因此在我国建立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体系前,必须保持汇率稳定,以减少风险和波动。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蒙代尔所言,中国货币政策最大的成就就是保持了外汇稳定。外汇稳定已成为中国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指导方针。中国应当坚持稳定的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并很可能使中国重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覆辙。

论“克鲁格曼三角”的缺陷性

经济学有个著名理论:一国汇率、独立货币政策、资本国际流动性的自由度,三者不可兼顾,只能三者取二。

在一般条件下,此结论不真!

试建立某国货币流通模型:

P(M)=(C1+C2)K1F+(K2K3K4K5+K6)M

式中,C1——经常项目流动系数;

C2——资本项目流动系数;

K1——汇率;

K2——该国央行票据贴现利率系数;

K3——央行基准利率系数;

K4——该国存款准备金率系数;

K5——新增货币系数;

K6——本币被外储的系数;

P(M)——该国货币流通总量;

M——该国货币发行累计存量;

F——该国外汇储备;

当(C1+C2)等于1时,该国没有外汇管制,资本具有国际流动的完全自由度;当(C1+C2)<1时,有某种程度的外汇管制。

当K1等于恒定量时,该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当K1因市场供求关系波动时,该国实行自由汇率制度。

当K6=0时,该国本币不是国际储备货币;当K6>0时,该国本币是国际储备货币。

现在,通过本数学模型来讨论“克鲁格曼三角”:

应注意:(C1+C2)K1F即等于该国外汇储备相对应的本币占款。

当K6=0时,是小经济体,此时若无恶意的“金融攻击”,完全可实现三者兼顾,所谓“克鲁格曼三角”不成立。该国政府完全可以保证三者兼顾的调节!

当K6>0时,是大经济体,此时,若无恶意的“金融攻击”,所谓的“克鲁格曼三角”也不成立。该国政府完全可以进行三者兼顾的调节!

唯一例外的是:发生金融攻击的情形!

设“金融攻击”的攻击函数是Asint,则维持“克鲁格曼三角”成立的条件是:

AMsint>(C1+C2)F

式中,A——信心影响系数;

而当AMsint<(C1+C2)F时,该国政府仍能维持三者兼顾!此式说明:当一国外储大于“金融攻击”的资金量时,“克鲁格曼三角”仍不成立!

仅当AMsint>(c1+c2)F时,即“金融攻击”的资金量大于该国外汇储备时,“克鲁格曼三角”才成立!

当t>arcsin{(C1+C2)F/AM},

此时,该国政府才迫不得已,放弃三者兼顾政策!

所以,“克鲁格曼三角”只适于防范“金融攻击”的风险!

关键词: 克鲁格曼三角 三元悖论 克鲁格曼三角的缺陷性 蒙代尔三角 货币流通模型 资本流动货币政策汇率制度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 不可能三角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蒙代尔的三元悖论